老年痴呆通常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致的渐进性的、明显严重于正常老化的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等认知功能、行为及人格障碍综合征,是损害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带来了各种老年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最为典型的就是老年痴呆症。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万老年痴呆症患者,而中国当前的患病人数大于~万,无疑是全球老年痴呆症患病最多的国家。老年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后的第四大死亡病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
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绘制了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路线图。
“到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年痴呆之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脾、肝等功能密切相关,其关键在于肾。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主因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肝气瘀滞所致痰浊与瘀血相互作用,蒙蔽脑窍,令清空失灵,神识迷蒙。
老年痴呆之证候证型常见症状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症状是善忘、失算、齿脱、发白、腰膝酸软、反应迟钝、步履迟缓、乏力、转盼遗忘、神情呆滞。
证候老年性痴呆的主要证候要素为精亏、阳虚、阴虚,次要证候要素为瘀、痰,病位主要在肾,也与心、肝、脾相关。
证型常见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痰浊阻窍证、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盛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亏虚证、痰阻血瘀证、肾虚髓亏证。以肾虚为主(占86.36%),其次为气滞血瘀证(5.15%)、痰浊阻窍证(3.94%)。
老年痴呆之中医护理对于病情进展缓慢、平稳的病人,主要是以补肾健脾益气为主的整体调理。辨证地改善病人的症状,减缓病情的进展,并且要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病情进展比较迅速的病人,主要是积极清热、化痰。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争取减缓病情的进展。
穴位按摩
可通过按摩病人的四白穴、风池穴、委中穴、翳风穴、印堂穴来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营养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可有效预防AD,对于病人来说长期穴位按摩可延缓病情进展。
针灸治疗
艾灸可以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主穴选用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百会、神门、大椎、风池、四神聪、足三里、三阴交、内关、水沟、神庭,刺激这些穴位,疗效显著。
艾灸温热刺激与艾燃烧生成物均可作为艾灸的起效因素,通过调节能量代谢途径减少β淀粉蛋白的生成;此外艾燃烧生成物还可以增加对β淀粉蛋白的清除,两者协同作用,减缓小鼠皮质内β淀粉蛋白沉淀的产生速度,以延缓AD病理进程。
中药疗法
针对老年痴呆病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而不是西药,能够有效减少病人临床不良反应症状。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以补益、化瘀、开窍为主。
复聪方是在国家发明专利基础上特化而成的标准化处方,由熟地、党参、黄芪、菖蒲、姜黄等十几位中药组成。熟地、菖蒲等能够滋补五脏,通窍明目;党参、黄芪等能够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姜黄等能够破血行气。从根本上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改善脑部供血,多靶点、多环节阻断老年性痴呆的病理进程,从而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
饮食护理
中医讲究“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老年人脂肪代谢差,糖可加强肝脏转化脂肪的作用,并且高糖类可能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所以老年病人应减少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瘦肉、坚果、豆制品、牛奶及动物脑髓等。
AD病人很可能在病程进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吞咽障碍的情况,所以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准备的食物要方便老年人吞咽。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C、E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应注意添加。
获取更多资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