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疾病病因

70岁老太7次逃离养老院,背后真相令人泪

毕竟生前见的每一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面。

1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可对于年迈的父母而言,他们是孩子的来处,孩子却是他们的归途。

早前,在网络上看了这样一则报道。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被家人送到养老院。因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了记忆,语言上也存在交流障碍。

可刚住进养老院没多久,老人却接连出逃了7次。

第一次出逃,是在晚饭时间。老人趁大家都在餐厅吃饭,跑到养老院的后院,找了两个空汽油桶,垂直摞起来,爬到油桶上,从将近3米的围墙上跳了下去。

试想,一个年轻人搬动几十斤重的汽油桶,再把它摞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70多岁的老人一步步地完成这些,需要多大的力气与勇气。

后来,工作人员找遍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再到广播台、电视台、报刊上发布寻人启事,都没能寻回老人。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这位老人家门前等待,一天,二天,三天…

就这样,终于在第十二天的下午,老人在家门前出现了。

原本穿得干净体面的老人,灰白的头发散乱着,衣物早已弄破,已是一条一条布条,耷拉在身上。

脚下的鞋子没了,两只光着的脚都是血泡,有的已经磨破了,一走一个血点点。

到了家门口,老太太嘴里还反复呢喃着一句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在这之后,老太太又先后出逃了6次。但每一次只要到她家门口等,一定能等到。

即便患有老年痴呆症,但是那条回到孩子家的路,老人却永远留在记忆深处,一刻也不曾忘记。

2

前段时间,我同老公,带着7岁的女儿,回了一趟老家。

连着好几天,隔壁刚搬来不久的董阿姨,天天晚上准时来家里。

有时候坐到夜里11点多,还一点没有要走的意思。

我用眼神示意母亲,小孩子要早睡,这么晚还在客厅玩,第二天哪有精神出门。

母亲无奈提醒到:“老董啊,今儿挺晚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儿再来哈。”

总归是要等到母亲的这句话,老人才愿意起身回去。

不来家里坐的时候,董阿姨便常常在楼下门口坐着,一坐一整天。

刚开始以为她是没儿没女,靠退休金养活,后来听母亲讲才知她有两个儿子。

老大在美国,没结婚。老二在上海,成家立业后,工作忙得连轴转。

国庆前大儿子和小儿子因为房子的事情,闹翻了。

二儿子提议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卖了的钱付一部分房贷,然后他就接母亲去上海一起住,大儿子反驳说:“不能卖,卖了我就没有家了。”

这房子到底卖还是不卖,老人做不来决定。也因这事,国庆假期,没一个人回来看望。

母亲送走董阿姨,转身叹了口气。

“闺女,你也别介,老董这是一个人太冷清了。前几个月,她还嚷活着太孤独,不如死了算了。劝了好久,她才答应每晚过来看看电视唠唠嗑。”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蹭着别人家过节的热闹,我心里五味杂陈。

又或许,眼前这座灯火通明的楼里,有着许多个盼着与子女相聚,却未得偿所愿的“董阿姨”吧。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而每一个无人问津的节假日,都成为了年迈的父母们最煎熬的孤独。

3

前段时间,一封独居老人去世时的遗书,刷遍网络。

这封字迹娟秀的遗书,来自家住南京,且已经81岁独居老太。

从去世到被发现,整整两月有余。

两月期间,老人的儿女未发现任何异象,似乎连电话都不曾打过。

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后才得知老人已走。

中秋之夜,本是百家团圆之时,老人却独自一人,默默写下了这封遗书。

一句“遗体速火化,一切从俭”,到死也还在为儿女省却麻烦。

难以想象,走前那个夜晚,老人经历了何等的孤独与凄凉。

越来越多的老人,有自己的房子,也有自己的家人,但因一人独居,他们活得就像一座孤岛。

董卿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终究有一别,让我们怀着倒计时的那种心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毕竟,生前见的每一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面。

4

人到老年,最怕的便是孤独。

有多怕?

在日本,偷盗罪是出了名的严厉,只要偷盗人民币十几元的商品,便会入狱获刑两年。

可越来越多的老人会去超市故意偷一块三明治、一块牛肉,或是一条毛巾,来达到入狱的目的。

如今,在日本各个监狱中,每5名女性罪犯中,至少有1名是老人年。

而谈及老人犯罪率越来越高的原因,背后真相却只有两个字:孤独。

80岁的N女士回忆自己因偷盗一本书被抓到警局的第一天。

“当时一个警察审讯了我,他特别善良,倾听我想说的一切。我感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倾听。”

此后,N女士一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偷盗入狱。

被狱警询问为何再次偷盗时,N女士微笑着说:“我很喜欢在监狱工场工作。身边总是有人,在这里我不会感到孤单。”

同样因盗窃被判刑的L女士甚至觉得:“监狱是我的绿洲。这里有很多会陪我说话的人,让我很安心…”

宁愿犯罪坐牢,也不愿一人独处。这便是孤独对于老人的可怕之处。

尽管生活所迫,我们不得不离开父母,拼搏在外。

但打一通电话,发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jbby/12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