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疾病病因

妈妈,她不认识我了helliphe

人们常说,老人年纪越大就越会像个孩子。

他们在路边发现一朵野花,会专门拍照给你看。会大声地炫耀自己跳绳跳了个。他们会变得丢三落四,忘了关灯或者锁门。甚至会突然在饭桌上指责你为什么不多拿一双筷子。更可能因为你晚回来一会儿就默默流泪。

你会觉得父母在跟你吃醋撒娇,会有点固执的可爱,可能会因为小事情突然特别开心,也会因为一件小事情莫名发脾气!

这也许不是“返老还童”,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这是根据德国医师阿尔茨海默的姓名来命名。它有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名字——老年痴呆症。

这个病堪称老年人“健康杀手”,然而很多人没有真正地了解它。

9月21日是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截至年,中国有多万阿尔茨海默患者,是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预计年中国将有万患者。

近期记忆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和最显著的症状。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家老人犯糊涂了,大小便都不晓得了,或者连自己的亲人也不认识了。

老年痴呆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

最后可能会发展成植物人。

除了失忆,老年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

曾经喜欢出门遛弯、热爱参与活动的他们,可能对从前感兴趣的事儿提不起兴趣、社交活动减少、对家庭和工作漠不关心;

有的人会情绪低落,经常流泪,变得不太能够体验到愉快的感觉,而有些人会感觉特别紧张,不能放松,发抖或出现惊恐症状。

有的老人变得比以往更容易激动,易激怒或者喜怒无常;有的老人一反常态,比以前更好争辩、更冲动;还有的老人常做一些简单的意义不大的重复动作,例如反复开关抽屉和门锁等。

还有人变得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了;社交判断力明显变差,有的人甚至在公共场合或私人场合不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以前很体面的人,开始变得邋遢起来。

目前科学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没有完全掌握,普遍认为性格与行为改变与脑内病变有关。

海马体与记忆存储有关,海马体萎缩越严重,发生重度认知障碍的风险就越高。

通过脑部磁共振扫描,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的科学家们发现,正常老年人抑郁情绪越严重,海马体萎缩也越严重,很有可能在后期转变为重度认知障碍。

杏仁核是我们情绪调节环路中的重要脑区,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而且也能控制学习和记忆。

美国科学家则发现,认知障碍前期人群在转化为认知障碍的过程中,他们会变得易激怒,攻击性会逐渐增强,同时这些人的杏仁核萎缩程度也不断加重。

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国内外均发现了30多岁年轻人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尤其是爱熬夜的年轻人,得病风险更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在深睡眠时,大脑会整理白天的信息,并将信息产生的代谢废物清理掉。

一直浅睡或不睡,该程序则无法进行,且会加速人体衰老程度,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多用脑,多看报,多读书,多学习,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坚持锻炼,保持心态平和,还要重视营养,均衡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

均衡饮食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摄入优质蛋白质,坚持喝牛奶。

可能有人要说了,怎么牛奶啥都能治?

牛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可不是奶叔在吹牛,有教授专门研究这个事。

九州大学清原裕教授主持了一项大规模免疫学调查,参试人群为福冈县千余名60岁以上的老者。调查显示:

随着牛奶等乳制品摄取量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向,血管性痴呆症方面也表现出类似结果。

同样,中部大学横越英彦教授的研究也发现,乳酸菌饮料有改善短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效果。

日本东海学园大学教授中出美代对名参试者的调查显示,多喝牛奶者比少喝者更不容易焦虑,且更倾向早睡早起,而少喝者入眠所需时间长,睡眠质量差。

睡眠质量差和患认知障碍症之间存在直接关联,研究者由此推论,这可能是喝牛奶能间接预防认知障碍症的原因所在。

中出美代教授认为这主要是牛奶所含色氨酸的作用。

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什么效果,毕竟牛奶也不是神药。日本睡眠评价研究机构代表白川修一医学博士援引研究数据表示:

牛奶里的色氨酸是以酪蛋白形式存在,含量也不多,因此仅偶尔一两天在睡觉前喝上一小杯是没有意义的,要想通过喝牛奶来改善睡眠、预防认知障碍症,需要养成每天都喝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有效果。

所以奶粉们,要坚持喝牛奶呀,每天g。

奶粉们,你们家的老人有没有改变了性格或者行为?留言告诉奶叔吧!—END—我是荷兰奶叔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jbby/1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