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的第四大杀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俗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万的痴呆患者。到了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中国,目前约有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二十位老人就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到年,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万人,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力的衰退和认知功能的减退,往往智力越来越退化,缓慢而痛苦地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行动能力,最终尊严跌到谷底,病人及亲人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医学上,阿尔茨海默病包括两个阶段: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痴呆前阶段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微的记忆力减退的主诉,客观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是正常的。到了痴呆阶段,临床表现由轻到重,首先会出现对刚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逐渐将出现对发生已久的人和事遗忘。此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明显的行为和精神异常,性格内向的患者变得易激惹、话多,性格外向的变得沉默寡言。疾病终末阶段,患者会完全丧失日常行为能力,包括穿衣和进食。终日卧床无语,四肢出现强直或屈曲瘫痪,大小便失禁。此期的患者容易因肺部及尿路感染、压疮以及全身衰竭状态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01.干细胞治疗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希望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有如家族史、头部外伤、重金属污染、氧化应激压力、甲状腺病、病毒感染等。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不明,最显著的特征是大脑皮层中神经元和突触的慢性丧失,以及大脑质量的显著降低。目前主要研究集中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上,围绕这两种物质形成了许多病因假说,至今仍众说纷纭。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全球医学界对这种病仍束手无策,自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此病以来,临床使用药物已有多年,但被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只有2类化学合成药物,全球常用的临床药物只有5款,且临床获益不明显。针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只能早期控制一些症状,但是不能阻断病情的进展。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已经证明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于是,干细胞治疗阿兹海默症就成了一件寄托着人们很多希望的疗法。02.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进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免疫原性低、免疫调节等多项独特优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多项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均证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Science》的研究显示,干细胞有望作为干预或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细胞的功能,能有效逆转AD大脑的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通过HGF-cMet-AKT-GSK3β传递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显着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年3月初,韩国生物技术公司NatureCell宣布,该公司旗下干细胞研究机构Biostar在美国已经开始开展一项名为“ASTROSTEM”的干细胞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通过静脉注射相应干细胞10次(1亿细胞/次)的方式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而这也是在干细胞疗法开发上的里程碑事件。与此同时,该干细胞药物获批在日本福冈三一诊所(TrinityClinicFukuoka)商业化使用。同年4月12日起,该诊所可开始使用干细胞药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使之成为全球首个干细胞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众多的临床前试验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兹海默症不仅能够调节脑内炎症性环境,而且促进神经再生和突触连接,有效改善病症。而人体临床试验也证明其安全性。目前,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Ⅰ期临床实验,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到AD患者双侧海马和1个楔前叶(低剂量3.0×10^6细胞和高剂量6.0×10^6细胞)。
研究证明,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无干细胞相关不良反应。随访2年,未发现不良副作用。03.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以神经生长支持为目的,干细胞能够调节脑内炎症性环境,重建神经微环境,通过降低损害正常神经结构的因素(如减少β淀粉样蛋白等的异常堆积)促进受损神经单元的恢复和突触连接,从而有效改善病症。主要是作用机制包括:1.保护神经元,修复脑损伤2.抑制营养不良的神经元突起数量、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认知障碍。3.调节神经炎症,调节促炎和抗炎生物标志物的稳态,改善疾病症状。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症是全球性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该病预防和治疗将越来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