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相关医院

人均一年13万的病,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新

来源:星空财富bj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问:医药作为长期赛道,还能不能出奇制胜?

答:有。比如精神类药物。

就在昨晚,美股上市公司渤健(BIIB,Biogen)股价一度暴涨近60%,两次触发熔断。这是因为渤健研发的新药Aduhelm得到了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相当于我国药监局)的批准,成为年以来首个获准的,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药。

阿尔兹海默症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状(其他病也会),但不是所有的老年痴呆都是阿尔兹海默症,这里要厘清一下(相关阅读:神药横空出世!我的老年痴呆症有救了)。

截至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超过万,是全球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约有万至万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并且预计每年将有万新增患者。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患者数量将超过1亿,这相当于目前日本的人口总数。

有数据显示,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每年人均花费约13万元。假如到年,全国患者增长至万,那么相关费用每年将高达近4万亿。

4万亿还可能是个略保守的估计,有2方面原因将导致这个数字只多不少:

1.据统计,平均每位患者需要2到3个人来照顾,这中间产生的护理费用、耽误工作产生的损失,远超医药费;

2.阿尔滋海默症的防治现状有“三低”,即公众认知度低、患者就诊率低、接受正规治疗的比例更低。

阿尔兹海默症目前是无法根治的。哪怕是渤健的新药Aduhelm,其疗效也存在疑问。不过,股价明显的赚钱效应,意味着有资金在挖掘这个题材。因此,站在题材炒作的角度,我们可以留意A股相关概念股:

1.某公司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被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症;

2.某公司的盐酸多奈哌齐片,也被用于轻中度患者的治疗;

3.某公司正在和沈阳药科大学合作,进行阿尔兹海默症创新药的开发。

如果我们的视野再宽广一些,便会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只是神经类疾病的冰山一角。

有报告指出,世界上10个人当中,可能就有1个患有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等等。饱受这方面困扰的,可能就有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只是他们在隐忍着,或者我们还未曾察觉。

潜在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就连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PeterThiel(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之一)都投资了研发相关药品的初创公司。

不可否认,与精神类药物、治疗,目前还是医药板块中的一个刚起步的小众赛道。对此,我们要抓主要矛盾:

1.刚需。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也有2.1%。很多患者需要接受心理医生的“话疗”,严重的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2.去污名化。很多患者会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是羞耻的。谁也不想得病,患病不是患者的错。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社会对这方面将越来越包容;

3.稀缺。以抑郁症为例,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原因在于心理医生十分稀缺。即便是在北京预约心理医生,等待的时间往往超过一个月。做心理医生,是非常赚钱的。

其实,稀缺的不仅是心理医生。资本市场中纯正的概念股,也是稀缺的。这其中的利好体现在2方面:

稀缺将有助于提高估值;

稀缺将缩小我们搜索的范围,提高研究效率。

在港股上医院,医院()股价今天涨了5%。国不过从盘面上看,该公司交易不活跃,缺乏流动性。这种票只能看长期机会,短炒的交易成本太高,不建议参与。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年1月

另有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翰森制药(),其创始人的丈夫是孙飘扬——A股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的前董事长。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在公司上市前,便入股了翰森。它仿制的精神类药物(商品名欧兰宁),是公司的第一大单品。

A股的国药股份(),是国家指定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唯一经销商,具有渠道方面的垄断性。不过,管制类药品的垄断,并不意味着暴利。另外,公司主营业务是医药流通,资金常把它和药店放在一起炒,这导致估值水平低于创新药公司。

白酒和科技股,昨天才罕见地共舞,结果今天又一起跌了回去。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开一下脑洞,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跟今年高考数学作弊风波有关。一位湖北考生拍了考题上传到某猿搜题,结果直接被举报了。可笑的是,这位心术不正的二货上传的照片里,居然还有自己的名字,所以很快就被抓了现行。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昨天的文章(光刻胶这场“高考”,中国半导体也要靠华为?)开玩笑地说,白酒大涨因为高考——考完了要办谢师宴、升学宴,直接利好茅台。

这下作弊被抓,大摆宴席的事儿彻底黄了,白酒于是也从哪来就回哪去——这个逻辑是多么通顺(笑)。而且,拿高科技电子产品去作弊,显然违背了初心,相关行业可能要被整治了。突发利空,快跑(笑)。

说正经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我们在股市中投资,也不能靠内幕消息这样的歪门邪道。等所谓的“内幕消息”传到你我这样投资者的耳朵里,估计已经是N手消息了,无脑冲进去,可能就是中了圈套,替人接盘。所以,勤思考、多研究,才是股市投资挣到的光。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xgyy/1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