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一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浩浩荡荡的一支。酒承载了大部分人的喜怒哀乐,不管是失意落寞,还是欣喜难耐,人们都喜欢通过喝酒来表达情绪。
酒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友人饭局还是家庭团圆,都少不了酒的存在。饮酒虽好,但长期饮酒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饮酒而出现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多。
同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也慢慢开始重视饮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纷纷加入戒酒的行列中。
那么饮酒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哪些?为什么要戒酒呢?看完这篇你一定能够恍然大悟。
一、喝酒的危害有哪些?
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全球大约有1.4亿人对酒精重度依赖,因酒精中毒致死的案例达1.5%。
同时,长期饮酒造成心脑血管和肠胃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还对人体的记忆力、肝脏功能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1、肝脏功能异常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本没有酒精肝,酒喝多了便有了酒精肝。肝脏承担着人体解毒的功能。酒精进入肝脏后,使得肝脏异常兴奋,导致体内转肽酶和转氨酶明显升高,直接损害肝细胞。
长此以往,使肝脏内脂质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肝硬化、肝纤维、肝功能异常甚至是肝癌等不可逆转的后果。
2、损伤大脑
体内过高的酒精会使人意识模糊,说话不清楚,失去判断力,即出现“醉酒”。而长期处于醉酒状态,还会损伤大脑功能,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3、肠胃功能下降
大多数人在酒后都有出现恶心、干呕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肠胃溃疡及其他消化性疾病。同时,酒醒后会感觉胃口变小,不想吃饭,长期下去会造成身体营养不良,危害健康。
二、酒精在人体内24小时的变化有哪些?
如果只是单纯的论述喝酒的危害,可能产生的启示意义较小,那就一起直观地来看看喝酒后24小时内酒精在人体到底是如何变化的。
当喝下酒后,酒精会先经过口腔,然后穿过食道进入胃,这时喉咙和胃部会有灼烧感。
10分钟后,酒精便会透过胃粘膜渗透到周围血液,跟着血液流动上升到脑,在血管扩张后进一步扩散。
约半个小时后,肠胃会因为消化而产生胃酸,出现剧烈反应。1小时后,体内酒精含量达到高峰,全身出现反应,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2小时后,人体开始分解酒精并不断破坏体内的细胞。肝脏结合乙醇脱氢酶将酒精逐步分解成乙醇、乙酸,最后变成水,排出体外。这时就会出现频繁上厕所、脸红发热、头晕等症状。
5小时后,人体就可能处于昏睡状态,而大脑和肾脏继续分解体内酒精。10小时后,经历不断排尿后出现脱水现象,造成口干舌燥。
15小时后人体开始苏醒,头晕、头痛的症状可能加重,同时伴有恶心、胃痛。
酒精在人体内经历24小时后,仍然不能完全分解。在24小时内,人体也因要不断分解酒精过度劳累,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三、正确的戒酒方法是什么?
1、认识到喝酒的危害
想要彻底戒酒,首先从认知开始。要清楚地认识到长期饮酒的危害,进行心理搭建,积极且主动地去戒酒。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面对任何劝酒及酒精诱惑都毫不动摇,严防复饮。
2、家庭成员的帮助
对于长期饮酒的人来说,戒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戒酒过程中,可能出现痛苦、抵触的心理。这时就需要家庭成员时刻关心其状态,当自己无法克服时,及时给予精神支持。
3、药物辅助
长期饮酒后,难免会对酒精产生依赖。当自身难以坚持远离酒精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有效缓解戒断症状并改善对酒精依赖产生的并发症状。
4、循序渐进
成功地戒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一个长期饮酒的人一次性戒酒是不可能的,同时长期饮酒的人身体突然失去酒精也不适应。因此,戒酒要循序渐进,慢慢地减少饮酒的量和次数,最终达到戒酒的效果。
总结:
长期饮酒带来的危害极大,酒精会给人体肝脏、肾、肠胃及心血管和大脑等各器官和神经细胞带来永久性破坏。而想要戒酒也不是一件易事,也无法使身体机能完全恢复。
正如俗话所说,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喝酒有害健康,所以长期饮酒并非易事,能早戒酒就早点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