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相关医院

数码经络导平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

本文作者:刘红林上海医院

目的:探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SMD-C制数码绐络导平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量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MSE和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沦:数码经络导甲治,r老年痴呆忠告有明显疗效。

经络导平;老年痴呆;治疗

根据老年痴呆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痴呆发病率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痴呆已成为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是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数码经络导平疗法是根据中国传统经络理论,利用高压电低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对机体中运动的生物电子进行激励导活,实现人体内的经络导通,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老年病人的坐存质量,年起我院对在院82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82例病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依据均符合以下标准:(l)符合NIH制定的痴呆定义。(2)简易精神状念最表MMSE测定,具有痴呆。(3)有脑血管病,均经过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l8例,年龄76~82岁,平均年龄78岁,病程5个月~6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l7例,年龄78~89岁,平均年龄82岁,病程3个月~5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SMD-C型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进行治疗。根据病理经络结合临床,取百会、神庭、风府、风池、水沟为主穴,取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强间、脑户为配穴。治疗脉冲电压:~V,频率2~20HZ。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每月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中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调整,达到最大耐受量为宜,并双侧达到平衡。在研究进行过程中,禁用其它抗胆碱类、抗惊厥类、抗抑郁类及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

三、疗效判断标准

观测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检查评定1次,认知功能采用MMSE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回忆力、语言功能);行为能力采用Blessed行为量表(BB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变、习惯改变、人格、兴趣、内驱力改变。

疗效判定:认知功能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一治疗前)÷治疗前积分]×%,以百分数表示。基本控制接近满分;显效≥20%;有效≥12%;无效12%;恶化≥-20%。行为能力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治疗前积分]×%,以百分数表示。基本控制≥85%;显效≥30%;有效≥10%;无效10%;恶化≥-20%。

四、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10.0版统计学软件,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结果:1、两组病人认知功能评定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经3个月相应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病人行为能力评定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经3个月相应治疗后,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定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值

治疗组

对照组

42

44

18.72±4.12

15.64±5.81

22.38±4.66

16.65±4.16

0.01

0.05

表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行为能力评定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值

治疗组

对照组

42

40

27.49±5.55

26.89±4.56

20.01±5.11

25.21±4.34

0.01

0.05

讨论

老年痴呆是大脑皮质功能衰退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力损害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65岁以后总发病率为10%左右,85岁以上者可达35%~40%。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且也是现代社会中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无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叉。

数码经络导平疗法是“中国阴阳平衡理论”、“经络腧穴理沦”和“生物电子动态平衡理沦”相结合的成果、产物。该疗法采用高电压、低电流,能够给病灶以足够强的刺激量,使电阻较高、导电性较差的病理经络易于疏导而恢复平衡,从而达到使经络疏通,阴阳平衡,脏腑颐养,达到开窍醒脑的功效。同时,它采用导电棉垫按压穴位,无需针剌皮下,患者感到舒适,克服了针刺剌引起的不适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老年痴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宜积极推广应用,提高老年痴呆患告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南登昆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谭兴林,董为伟,杨朝东.电刺激小脑顶核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11:..

[3]耿德章,中国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田金州,朝明向,涂昔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老年学杂志,,22(5):-.

[5]曾金明,李慧敏,徐伟健.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25,6.

经安堂

专注“无创伤针灸”的互联网现代中医服务平台

“经络导平疗法”(海外简称EBNT,即“电子导平疗法”)是“经络导平仪”将超低频的单向脉冲电能以极其安全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经穴,强制疏通、激导、平衡经络和病变部位的生物电子,是对痛症、慢性炎症和疑难病症的一种无针、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物理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以下特点:

1、源于中医。该疗法是基于中医阴阳、补泻、经络而研发的,用导电橡胶电极代替金针。最新机型将中医的针灸、推拿、气功、经络给药治疗四者合而为一,并实现中医针、推、气治疗全面电子化,中医诊断定性定量数据化和操作的智能化。

2、适用广。可治疗针灸、推拿适应范围内的多种痛症、炎症和疑难病。

3、见效快。该疗法起效很快,1-2次就能见效,容易被患者接受。

4、疗效好。多篇临床论文证实,采用导平仪治疗比单纯针灸、牵引或药物治疗显然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还有在多种痛症的对比治疗中,经络导平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短波加中频综合疗法或低频磁疗。

5、上手快。该疗法操作简单,易推广。通过云端计算机系统提供配穴方案,普通人略经培训,可以治疗近百种疾病,并可同时管理3-4个病人。

6、安全高。安全电流功率极低,不破皮、无创伤,已经临床连续使用近40年,约有近千万人次的临床验证,从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几个月的孩子治疗时都无哭声;产期使用也不会出现并发症。

由于以上特点,该疗法可以实现针灸的现代化、普及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并可实现移动、远程诊疗,家庭理疗等概念。

↑↑↑长按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xgyy/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