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宣布,一种治疗轻度阿兹海默症的药物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失败。过去25年来,在研究阿兹海默症领域已投资30亿美元,当三期试验失败结果公布后,礼来股价大跌10%。新药的屡次研发失败,也让阿兹海默症无药可治的状态难见曙光。
预防和治疗阿兹海默症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
阿兹海默症是一种广泛的脑疾病引起的长期的、逐渐的思维和记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个人日常功能的疾病,表现为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的严重障碍。在多年前首次被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先生发现并命名,我国俗称为“老年性痴呆”。
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痴呆作为一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谱,对社会和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阿兹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即便是在美国,痴呆的患病率和社会危害也存在被低估情况。相比于糖尿病、心脏病这些慢性病,大量的痴呆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临床诊疗和照料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阿兹海默症患病率为3%~7%,贾建平教授推算,我国目前约有阿兹海默症患者多万,预计年将超过万。阿兹海默症致残率高,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完全由他人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年,中国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症的费用达到亿美元。阿兹海默症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和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对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大挑战。
贾建平教授认为,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找到客观诊断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标志物,也未找到治疗病因的药物。“现在是需要重新认识阿兹海默病的时候了”。
“阿兹海默病的诊断标准自年问世以来不断更新,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贾建平教授说,“阿兹海默病到底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综合征?为何至今仍未研发出新的药物?目前的主流发病机制学说到底能否成立?阿兹海默病研究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希望在于早期的识别和干预
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表示,中国的阿兹海默症患病状况由年的万,到年的万,再到年的万,增长速度比国际卫生组织估计的还要快很多。而且目前,西方国家阿兹海默症病人数稳中有降,中国的阿兹海默症病人数量还在不断攀升。
韩璎教授认为,阿兹海默症临床实践的窘境在于:“病因不清,机理不明。能够观察到病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情随之恶化,但缺乏预防发病和延缓逆转病程的药物。”
韩璎教授认为,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真正希望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目前,去医院求治的阿兹海默症患者均处于疾病晚期,组织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因而在组织损害和记忆丢失之前可能是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绝佳时机。”
“但是由于对阿兹海默症的认识和宣传不足,很多中晚期患者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韩璎教授说。
“痴呆在中文中有白痴和呆傻的意思,显然有贬义,有损患者尊严,使患者和家人难以接受。”贾建平教授认为,“语言存在潜在判断性,‘老年痴呆症’给患者一种贬义的标记和辨识,加重心理负担,使他们排斥就诊,远离社交,甚至导致抑郁状态出现。”
贾建平教授认为,“老年痴呆症”这个名字没有积极向上的含义,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病理学基础,和脑老化难以区分,很难概括出阿兹海默症的核心特点。“应该是提出思考,换一个名字的时候了。”
贾建平教授说:“有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在阿兹海默症早期比较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逐渐加重,且老年期抑郁症和阿兹海默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病理改变,我们不能以外在的心理刺激加重这一类症状。因此,我们应注意用词不能蕴含贬义,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谁看好了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