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从来话不多是您的写照,默默无闻的奉献任劳任怨,从来事不多是您的代号,处处无私的付出慢慢变老,不知哪一天您的话多了,毫无怨言的时光流失走了,不知哪一天您的背驼了,毫无防备的白发布满头了安德瑞和罗密欧,,巴西图片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提供
安德瑞17岁,他住在里约一个贫民窟里。独自抚养儿子罗密欧。摄影师能感受到他对儿子的满腔爱意,保护他,以他为荣。
继
“父与子”年在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展出后,摄影师GrégoireKorganow来到中国进行居留创作,通过一系列人像作品展现中国父与子的关系。
“什么是父亲?什么是儿子?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血缘?亲情?传承?遗产?我拍摄的是30岁到80岁的父亲们,半裸,站着,与下至几个月大上至年届五十的儿子们一起。他们距离很近,通常是皮肤贴着皮肤。看这些照片时,人们找寻着父与子的相似之处,对比着两人的轮廓、动作和神态。人们想象着其中的故事并尝试着穿透关系的秘密。赤裸的身体是一种困扰也是一种启示。”
--GrégoireKorganow
《父与子》摄影展是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之一,分别将于6月11日至7月10日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5月10日至6月10日在武汉环球智慧中心23层、5月5日至27日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举行展览。
迪文和艾里奥,,法国图片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提供
拍照当天,医院去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父亲不会讲法语,只会讲母语意大利语。迪文轻手轻脚地帮着老父亲脱衣服,脱了衬衫还有背心。他用手梳理父亲的头发的动作特别感动人。担心老人是否还能认出他,迪文问“你知道我是谁吗?”,而父亲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当然,你是我儿子。”
继“父与子”年在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展出后,摄影师GrégoireKorganow来到中国进行居留创作,通过一系列人像作品展现中国父与子的关系。图片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提供
托尼和西蒙,,法国图片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提供
托尼第一次和刚刚出生几分钟的儿子肌肤相贴。医院产房里拍到了这张图。托尼显得十分从容,用以合适的姿势抱着孩子。西蒙是托尼的第三个孩子。这位年轻的父亲住在鲁昂一处寻常的街巷里。他失业了,不过这样也能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
雷米和格扎维耶,,法国图片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提供
雷米是一个农夫。他同意让摄影师给他拍肖像,只是为了让他的儿子格扎维耶高兴。他的儿子在坐落于巴黎郊区博比尼的93文化中心工作。这是雷米生平第一次走进一家剧院。20岁的儿子在巴黎美术学院上大学,雷米或许对儿子现在的生活一无所知。父亲不爱说话,腼腆地不肯脱出外衣。可是在儿子的坚持下,父亲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当他们光着上身肩并肩站在一起时,父亲瞬间动了感情,两个男人拥抱在一起。于是摄影师默默退了出去,让他们享受父子相聚的时刻。二十多分钟后,摄影师再回去,接下来的拍摄效果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