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数不胜数,病因尚不明确,淀粉样蛋白斑,神经纤维缠结是其重要特征,最近研究发现免疫反应的存在、微小血管病变是其细胞及病理病变的另外2种特征。
由于遗传背景、生化指标、生活习惯、临床表现、对药物反应不一致等异质性表现,使得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存在困难。目前新近研究提示,AD可能是谱系障碍,为多种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综合,每个人不一样,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时即为晚期,病理过程很难逆转。如何早期诊断,目前部分精准诊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如遗传学标记物、免疫相关标记物、体液标记物、神经影像学标记物。
生物标记物需要具备稳定、采集简易、具有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等特征,才可以为个性化疗法提供设计的靶点。
遗传学标记物如APP、PS1、PS2是早发型的易感基因,具有多个突变位点,但有些突变位点是保护性的,非致病基因,如APPAT减少A-beta的产生。其他标记物如免疫系统失调与AD密切相关,如TREM2,表达在microglia上面,是可以进行检测的分子标志物,与迟发型AD有很强的相关性,欧洲患者为主,但是中国人群不是很明显,在中国人群AD的全基因组测序可以看到APOE位点多种不同组合,在西方未见报道,在AD表观遗传中的研究,整体层面可以看到蛋白乙酰化、胶质细胞蛋白和DNA甲基化、CpG位点出现改变,最近同时发现ANK1、PRL13、CDH23、RHBDF2与AD具有明显相关性。目前标记物的多模态组合也是一种新型预测晚期AD的重要指标,可以利用多种组学手段综合评估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其他表型等。体液生化分子标志物主要血液和脑脊液,A-beta、Tau的关联为主,血清中IL-33表达异常等表现。目前研究最多的为Tau、IL-33,不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干预上具有重要的前景。其他诊断标记物,如神经影像学相关标志物,目前主要设计基于抗体的PET影像技术在AD小鼠上的应用,但如何进一步过度到人体上仍有较大的难度,其他新的生物标志物类别仍存在假设阶段,视力、视神经等的早期改变,还有早期嗅觉的改变是否对AD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仍不明确。
在治疗上,由于抑制Eph4能够较好的调节神经突触的功能,因此目前有部分实验基于Eph4的研究,另外由于AD与免疫的相关性,尤其是IL-33的作用,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从而较好的A-beta,具有逆转小鼠记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结果虽然令人鼓舞,但是大部分集中在动物身上,离临床尚有一定距离,而且集中于突触功能研究已经时间较长,存在一定的瓶颈。
因此如果真的得了AD,可能得且过且珍惜,因为-基本-无药可治。
研究路漫漫,靠大家上下求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