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相关医院

家中的亲人患了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已被称为世界上当前的“流行病”之一,在发达国家被估计列为第四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所谓的老年性痴呆症,最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家里如果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父母,儿女们是如何做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

真实故事一

婆婆患有阿尔滋海默症,今年七十岁整,患病十年。

举些例子吧,毕竟大段叙事的话更像牢骚。

1.婆婆分不清电视内外

有次全家看电视,电视里演的是个抗战剧。看了一会,婆婆走到我身边坐着,神神秘秘地非常小声的问我:你是不是地下党?

2.走失

讲个最近发生的事。有天下午一楼邻居来敲门,告知看见婆婆一个人出了单元门。因为婆婆住的是单位宿舍楼,大伙差不多都知道我们家有位这样的老人。当时我在卧室里哄宝宝,宝宝才几个月大,保姆也在,没留心也没听到婆婆开门出去的动静。谢过邻居后,我连拖鞋都没来得及换把孩子交给保姆就跑下来去找,到了楼下哪还有踪影,围着楼下一圈没看到人,跑到门岗找门卫打听,一问还真有人看到了,说婆婆跟着三个人后面往北走了,门卫也知道我婆婆的病,但看到跟着三个人以为是我家里人。我赶忙跑着往北赶,心里急的要死,匆忙出门手机也没带,没法联系老公跟公公。沿着马路一直跑道热闹的街有公交车通行也没看到,又围着小区附近跑了一些地方,真是满头大汗,着急的。一边跑一边问路人,还好,在附近一个小广场问道一个老太太说好像是见到了我描述的人刚往市场方向走过去了。有了方向,我又跑去市场,离了老远看到婆婆挤在一家生意很不错的菜店门口,别人都在挑菜买菜,她跟着最近的一个女人,然后一把抢了人家手里的塑料袋子,弯腰去挑菜,被抢的女人看了眼婆婆也没说什么转身又从店家那扯了一个。我大喊了声“妈”,婆婆循声看到了我,然后塑料袋子也不要了,慌慌张张就伸着胳膊向我,嘴巴都在抖,抱着我就唔唔的哭了起来。边哭还边说“你们都上哪里去了?”…

这是半年来第四次了。

3.寸步不离的老伴

公公退休后返聘继续上班,但一直都得带着婆婆,寸步不离。你知道什么寸步不离到什么程度吗?公公是医生,每周安排半天门诊,每次门诊,婆婆都跟着在诊室的检查床坐着,视线不能离开公公,公公还要麻烦别人专门陪着婆婆坐着。就是这样,婆婆每隔十分钟还要拉着公公袖子说要回家,而且公公诊疗过程,婆婆时不时会插嘴,一会“不是这样”“你们不要拿我做实验”,经常弄的病号莫名其妙,在门诊人多呐,还要跟患者解释下。公公到年底就不上班了,其实我知道他心里舍不得,他是那种把工作当事业的,老学派,学了一辈子看了一辈子病,让他在家闲着肯定有落差,但婆婆这个情况,再继续带着上班,给别人添太多麻烦了。

平时在家,吃饭睡觉看电视,公公干嘛她才能干嘛。一眼看不到公公就问“老X干嘛去了?”。

4.有时候不认人

大部分时候还认得我的。但看见我的宝宝高兴归高兴,一会就犯难的问我:没奶怎么喂宝宝呢?

要不就是看着宝宝一会说:哎呀我得去楼上看看那一个去。

因为婆婆四十年前怀的双胞胎,生后没有奶。

问宝宝是谁,答不出来,问宝宝叫你什么,总是说宝宝叫我妈妈。

5.护犊子

老公比较散漫,家里事不操心的。有次惹我生气,我气哭了说他几句,婆婆看到我哭,有点手足无措,然后很紧张的跟着老公身后念叨了一下午,一直在说:“儿子啊你不能这样子,你太不像话了,你不要惹她生气,得听老婆的话…”。

婆婆还走到我面前,下嘴唇有些哆嗦,有点语无伦次,大概是着急,说话表达不清时她会那样,眼睛里还泛着泪,她颠三倒四的说:“太不像话了…其实吧我们不该管,做父母的不能管了…我对不起你孩子…孩子你受委屈了,怪我,怪我没教育好他…”。

唉,弄的我泪奔,真觉得心酸。

那天晚上,公公下楼问我:“你妈糊糊涂涂说了一堆,我也没明白,是有什么事吗?她让我教育教育孩子”。

6.起居

婆婆的衣物全部都是我在收拾。包括内衣裤,隔段时间要给她买些新的。因为自己上厕所已经不知道用纸了。跟着她把纸塞到手里也不行,总是忘。所以只能勤换内衣裤。

婆婆有些抗拒洗澡,有段时间糊涂的厉害,一洗澡就要问我:我是不是影响到你的利益了?

情绪不稳定就要翻脸说:你为什么要报复我?

这样的时候没有办法的,只能像哄孩子一样的耐心一遍一遍的解释强调。有时候婆婆听不进去,就要从家里人说起,比如说:妈,你看我是某某啊,我是你儿媳妇呀,某某是你的儿子对吧,我是他媳妇啊,咱们呢是一家人,现在你有点糊涂了所以我们搬过来跟你一起住的。

7.最讨厌这类人和方式对待阿尔滋海默患者

家里一直请着保姆,但婆婆一开始对外人都比较排斥,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得家人亲力亲为。

之前有过一个保姆,我的印象极差。那时候我还没生孩子,保姆主动提出陪婆婆下楼散步,我不放心,怕婆婆害怕也就跟着。在路上,婆婆又糊涂了分不清我和她的关系了,说话开始乱七八糟,问“你不是叫我阿姨?”,我还没开口说话,那个保姆觉得好笑哈哈哈哈大笑起来,那种笑,尖锐啊,果然,她一笑婆婆更紧张了嚷着要回家说不认识我们。

所以,对待这些老人,首先不要嘲笑他们!他们会说各种各样的胡话,跟他们说话要理解要耐心要包容。其次不要把他们当傻子!他们糊涂了但不是说他们智商有问题。

8.建议

防丢牌很好用,我给婆婆买过黄手带,还买过定制防丢牌,金属的,刻上家庭地址和电话。另一面我用的是家庭照片。因为,不想婆婆清醒的时候伤心,挂个牌子像是昭显了某些意义…安慰道挂的是她和公公还有小孙子的合照,这样天天看到孙子,万一走出去了反面还有电话号码方便记忆。

防丢牌做的项链式,挂脖子比做钥匙扣实用。

起到过作用。被一年轻人送回来的。

防丢牌长这样:

防丢牌

记得有次婆婆走出去了,没走远,小区比较大,她遇到几个保安,我从家里远远看到像婆婆就跑下去领人了。见面后,有个保安就提醒我:“给老人做个明显的记号或者联络方式吧”,我连忙说有,但牌子被外面的衣服挡着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意识,看到神情恍惚的走失老人都会想办法联系家人。

9.健康状态

看了前面的回答想起的。婆婆身体健康程度还不错,除了这个病,身体其他情况都不错的,老年常见病她都没有。因为家里人学医的比较多,平时也比较注意吧。婆婆患病十年多了,除了糊涂和情绪的不稳定,其实活动吃饭等都还可以,生活不能自理是因为老是忘,有时侯不认识东西,比如刷牙你要给她准备好牙刷捏好牙膏告诉她水龙头开关,剩下的她可以自己来。

记得好像是13年那段时间婆婆病情比较重,每天晚上几乎不睡觉,天天闹,大哭,躁狂。还会打人。也是从那时候我们搬到公婆家住在一起。

那段时间婆婆状态很不好,脸都是浮肿暗黄的,情绪极其不稳定,清醒时时非常温柔的人,情绪发作起来撞门捶地大哭大闹。公公带着医院,找的是一个老教授,博导,老教授给调了几次药,吃了一段时间后,到现在,很少有那种躁狂状态了。

10.我家平日常态

晚上睡觉的时候从来都是亮着一盏灯,公婆房间是,卫生间的要开着,客厅的开着壁灯。我们卧室开着台灯并且不从里面锁死。那段时间公公是最崩溃的,也迁怒过我们,大半夜的骂醒我们,我们起来后只能默默的把婆婆牵下来,在客厅陪着婆婆说话,知道陪到她睡着。

公婆家房子是复式结构。

公公年纪也大了,中午必须午休,婆婆有时候不睡,也要下来尽量陪着。

老公上班是上一休二,平时在家时间挺多。我生了宝宝以后在家全职主妇。

要说累吗,其实也还好,只要不是躁狂状态,婆婆就像个小孩,需要的是耐心耐心耐心。崩溃也会崩溃,但没办法,人人都有老的一天,谁不能保证我老的时候不会这样,如果我也有这样的一天,但愿我也能被照顾。

11.幸福院/养老院

我不会把婆婆送去,不管以后她会怎样。如果有一天她连我都不认识了,那直接把她交给陌生人,我不会安心的。

12.清醒

婆婆也时常会很清醒,有时候脑子乱的厉害后清醒过来就很难过,跟公公说过不想活了之类的话。躁狂时也总是强调她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说房子都是她的之类的话。归根想来,其实是极度没安全感吧,觉得自己没了价值,清醒后就会格外难过。所以,对待婆婆我们也总是时不时的提起她年轻时对家的奉献,夸大她的功劳,或者说“妈啊你可得好好的,宝宝很快长大,然后我还得上班,到时候可就全得指望你了!接送孩子啊,陪孩子逛公园啊,哪个奶奶不要做这些啊。”,每次她都会特别高兴,连忙说愿意干这些。

要给她“吩咐任务”,要让她觉得这个家没她不行。

————————————————

每次看到网络那句人气较高的“愿你被这世界温柔对待过”,就会想到婆婆,条件反射一般。

慢慢的也觉得“温柔”是个特别棒的品质。

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

真实故事二:

姥爷的健康状况的分割线应该是在年。这是我和我妈在姥爷去世以后慢慢回忆起来的,那时候他即将八十岁。08年地震那会,有一天我妈带着姥爷去商场买电器,让姥爷坐在休息凳上等她去付钱,刚巧碰见我妈的熟人,我妈就介绍我姥爷给熟人打招呼,但一直精神矍铄熠熠生辉的姥爷从远望去似乎眼神涣散无精打采,我妈当时没有上心,只觉得应该是休息不好或者年纪大了。后来我妈他们住地震棚那会,姥爷想去看看帐篷的环境,碰见我爸妈的同事,当时那个同事阿姨惊讶地跟我妈说:“你爸咋一下子老了好多?”

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姥爷精神差了很多。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我姥爷的背景。我姥爷从小在北京长大,小时候上过教会学校,加上北平那时候被日本人占领过一段时间,小学生都被迫学过日语,所以姥爷的日语和英语都很不错。大学毕业以后为了支援地方,姥爷就来到了我们现在这个西南小城市,认识了姥姥,生下来唯一的女儿,就是我妈。姥爷读大学是学机械专业的,逻辑思维很清晰,加上外语能力强悍,这些背景只是为了佐证姥爷老年痴呆症后的人生落差有多大。

有一年暑假还是寒假不记得了(大概也就是08年或者09年初),在我就快回学校之前几天,姥爷有点闷闷不乐,本来就不太喜欢说话的他更加少言寡语,经常躺在床上发呆,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来。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姥爷的手抖得很厉害,就是帕金森那种症状,我妈赶紧问姥爷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姥爷不吭声,光摇头,医院,才检查出来是脑萎缩初期,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症早期。

我明白姥爷肯定是发现自己身体不受控制了之后,心情低落,所以默不作声。

在医院被诊断出是老年痴呆病以后,医生开了许多对症的药,好像都是进口药。因为还是初期,所以从最小剂量的一半开始吃。不得不惊叹如今医学的昌明,姥爷的手一下子就不抖了,可是医生明确告诉我们,这个病是不可治愈的,只能延缓它的发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轨迹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从忘东忘西开始,再然后就有点胡言乱语,最后基本上就是瘫痪。我姥爷以前厨艺高超,后来也不敢让他做菜了,他以前看科学画报杂志,后来慢慢地只能看老年杂志了。有一天我陪他看电视,发现以前只看新闻实事科学军事节目的他开始看一部王宝强的电视剧(不是说宝强的电视剧不好看,而是姥爷以前很不屑现代这些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觉得没有养分),那时候我发现他的智力退化了。

中间的几年,因为家里照顾的好,药一直都坚持吃,剂量慢慢往上加,所以姥爷的脑退化速度并不极速,只是能明显发现一年不如一年,加上他耳朵不好,少与人沟通,并不利于病情。很多人家的老人走丢事件之所以没有在我家发生,是因为姥爷腿脚不好,最初还不认命非要出门的事情也有发生,但摔倒过一两次,我们就再不敢让他出门了,收起了他的钥匙,天气好的时候推他坐轮椅逛逛。现在回想,幸好姥爷腿脚先于大脑退化了,否则他跑丢了,真的能把在外地读书的我急死。

说说近几年吧。

大小便失禁也是必经之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大小便感对大脑的刺激越来越弱,导致他们感觉不到,等感觉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我姥爷一辈子都是得体贵气的人,每回大小便失禁,他都觉得特别没面子,特别是被晚辈们看在眼里,慢慢地他就跟小孩一样,即使发生了也不吭声,偷偷处理,有好多次他以为自己可以解决干净,结果大小便反而蹭了一床。那几年也是我妈最辛苦的时候,全年无休,因为没有人可以替换,我爸还在上班,下班了回来帮手。有时候正在做饭遇到此事,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洗完擦完以后真的没有一点胃口吃饭了。人长期被这样折磨着,确实脾气会变得暴躁,那几年我妈的脾气每况愈下,我和我爸都很体谅她,心中有苦说不出。

最可怜的当然还是姥爷,面对当时的自己,他一辈子的尊严都跌到了谷底,然而智商与自尊已经不匹配了,他无能为力,所以也经常跟我妈发火,让她少干涉他。我觉得那是他不想拖累儿女,宁愿自生自灭却不能说。

近两年,姥爷的智力退化已经很严重了,看电视也不知道看些什么,经常问我一些我不知道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前最爱看书的他也不太看了,睡觉前会本能地看一会儿书,但我发现久久都还停留在同一页。或许是他自己也发现看不懂,所以看了又看。

姥爷近十几年的早餐都是同一套,因为前几年我爸妈不跟姥爷同住(但住得很近,白天基本上都在姥爷这边照顾他),所以早点都是姥爷自己做,很简单,一盒牛奶一颗鸡蛋一个馒头,他一直都做的很好,直到有一天我妈发现鸡蛋和馒头都少了两个,才发现他不知不觉吃了两顿早餐。当时我妈跟我说这事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过,我知道这代表姥爷的病症又重了一步,离他离开我又近了一步……

因为爸妈不敢再离开姥爷,去年就搬来跟姥爷同住,姥爷这里就两室一厅,我就没房间了,而爸妈那边东西都搬过来了,也住不了人了。我回家就得跟姥爷一起睡,开始我有点不情愿,因为初中开始就没有跟姥爷睡在一起了。谁知我回到家当天晚上,姥爷就默默地将他的枕头被子移到了一边,另一边整整齐齐地留给我睡,我当时好感动,他虽然平时非常糊涂了,可是他心里一直都记挂着我操心着我。

跟他睡了没几天,就发生了几件事。

姥爷每天都睡很早,大概9点前,他睡眠很好,所以我一般12点睡也不会惊醒他。有一天连我都睡了,他突然打开床头灯,拿起床头常看的书开始认真看书,仿佛还没睡过一觉一样,当时我也被惊醒了,从来没见过姥爷这样,他的大脑肯定当时刺激到了某根脑神经,发生了读书的神经冲动,后来他很久都没有要睡的意思,我爸发现屋里亮着灯,就过来把他劝睡了,当时他好像还很不情愿,我觉得不应该阻止他,他当下想看书就让他看吧,起码这也是在遵从大脑的意愿。

还有一天,也是半夜,姥爷打开床头灯,突然坐起来,然后就开始本能地穿衣服穿裤子,我看了一下时间,半夜三点多,我就跟他说,姥爷时间还早呢,你看钟表,才三点多,起床干嘛啊,继续睡觉吧,可是他当时就跟中邪一样,不管我的阻挠,还劝我你睡你的,我知道这些异常的行为都是大脑的驱使,根本说不通,于是我也披好衣服,默默看着他,想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嘛,如果他跑出卧室,我就得拦着他了,可是当时我心里又难过又慌张,我第一次觉得阿尔茨海默症好可怕。所幸的是,姥爷迟缓地穿完了所有的衣服裤子之后,一下子就像被敲醒了一样,又开始脱衣服脱裤子,回到被子里,关灯睡觉。整个过程我都没有动弹,因为从小到大姥爷特别注重休息,如果让他意识到他吵醒了我,他心里会愧疚的,所以我一直眯着眼睛没睡也没吭声,我不想让他发现自己失常的事实,只要没有危险,我不想伤害他仅剩的尊严。

剩下的,就是近十个月里的事了。去年底我刚好有十天假,就选择回家陪姥爷,冬天我们这里挺冷的,姥爷白天就在有暖炉的客厅看电视,他看电视已经毫无目标了,几十个台换来换去,有时候换几轮也没定数,我就帮他按到新闻频道,总归不会错。看一整天的新闻也很无聊,因为来来回回总是那几条反复播,但我哪怕坐在姥爷身边打盹,我也一直不离开他,有时候他或许也忘了有我在身边。有时候我会把头靠他肩膀上睡,有时候会躺在沙发上把脚搭在他腿上睡,因为他不喜欢说话爱清净,我也不能总在他耳边吵吵,但我就是想让他知道他最爱的外孙女在他身边,即使不说话他也不孤独。

有一天正在看电视,他突然找我聊天,这在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是很少见的。他问了我我们那里的房价,还问我的工资和积蓄,问我买不买房,我说结婚时候再买,他说那你不结婚啊,我说还早呢,他又问我是不是25了(要知道小时候我姥爷把我的生日记得最清楚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买礼物),我说是的,其实那时候我已经28了,我不想让他知道他的小乖孙已经这么大了,我怕他更加感叹自己老了。那天他思维特别清晰,跟我说了很多话,有些啼笑皆非的问题,事后我跟我妈复述的时候我们俩都很高兴,以为姥爷大脑功能恢复了。

其实现在回想,那或许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

今年五一,姥爷从客厅走回卧室的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医院发现胯骨骨折,要做手术,这本来是个小手术可是姥爷年纪大了,87岁,会诊医生开会都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即使术后,这个年纪的姥爷也很少能站起来了,更何况手术风险本来就大,最坏的结果就是死在手术台上。我妈当时哭着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不做手术了,那时候我也很着急,但头脑异常清晰,我说不行,手术一定要做!

我请了假,赶在手术前回到家,姥爷见到我仿佛并不高兴,我妈说我到家之前她跟姥爷说我要回去看他了,问他高兴不,他一直摇头说不想我,我知道他是不想耽误我的工作。在他们那一辈人心里,工作岗位是崇高的,不能随便请假。

因为有些药物作用,手术推迟了几天,我在病床前陪他,发现他一直望着我的T恤,于是我问他认得我T恤上的英文不,他认真地看着,清晰地念出T恤上的英文,我当时就激动地快哭了,我妈骄傲地向他竖起大拇指。人家说老年痴呆都是近的事情记不清,远的事情忘不掉,看来是真的。

我记得有一天在家陪他看新闻,安倍在电视上讲话,我问他还听得懂吗,他说大部分听得懂,我开玩笑地笑他吹牛,他只是咯咯咯地笑。现在想来,他一定不是在吹牛,是我们一直低估了他剩余的记忆能力。

后来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虽然手术很成功,但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肺部感染,姥爷这一住院就再没出来,一个多月之后就离开了我们。

住院期间由于没有亲戚可以替换,爸妈很辛苦,姥爷手术之后我就放心的回单位了,没想到隔了一个月不到,情况急转直下,我赶回来看到了姥爷最后一眼,那画面成为我这一生的痛楚。在ICU走廊里嚎啕大哭,那时候的我只想跟姥爷一起走。

我想老人家老了,也没什么求生意志了,在医院第一次被抢救的时候,姥爷虚弱地对我妈说,你这是在折磨我。

关于我家,关于姥爷,这几年阿尔茨海默症的相伴,还有很多东西没办法写出来,那都是生活所有的琐事组成的,每家都有许多相似的情节,我的姥爷,真心疼爱我们,虽然我们照顾他有苦有累,但没有让我们太多太大的麻烦,我们真的谢谢他,一辈子造福着我们。

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

很多人面对阿尔茨海默病只有茫然无助,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格改变无法接受。除了精神上的互相安慰,我们需要专业的方法来照顾家里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并照顾自己的情绪。文章中故事来自知乎两位网友的真实分享,很有感触。希望我们能善待和照顾家里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即使“熬”,也能熬得轻松开心一些。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xgyy/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