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LOSONE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同济大学、暨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传统中药远志(RadixPolygalae)和它的活性成分远志皂苷B(Onjisaponin)可以减少β-淀粉样蛋白生成及改善认知障碍。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PLOSONE》杂志上。
任职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的裴钢(GangPei)院士及赵简(JianZhao)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裴钢教授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在包括Nature、Cell、Naturemedicine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这些论文已被SCI收录的专业刊物引用逾千次。曾先后获得过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阿尔茨海默氏症(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痴呆形式,其表现为进行性记忆丧失和严重的认识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淀粉样蛋白斑是AD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直接减少Aβ生成和聚集,或是促进其降解和清除来降低大脑Aβ,可以减轻AD的病状。Aβ多肽是由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催化分解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而生成。
年8月,裴钢院士、赵简博士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南发俊研究员合作,曾证实靶向γ-/β分泌酶互作可减少β-淀粉样蛋白生成,减轻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病状。这一研究发布CellDiscovery杂志上。
在这篇PLOSONE文章中,裴钢院士、赵简博士及合著者指出,长期以来中药被用于治疗痴呆,对抗认知障碍,并证实能够改善学习和记忆。在这些历史上使用过的草本药物中,远志(RAPO)证实具有益智活性。此外,在以往的研究中,裴钢院士课题组也多次证实了中药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作用。
年11月,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出了包含石菖蒲、茯神和远志的“聪明汤”,并证实聪明汤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症。远志发挥功能减少了β淀粉样蛋白生成。
年6月,裴钢研究小组再次提出可以利用中草药石菖蒲(RhizomaAcoritatarinowii)来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并在研究中证实石菖蒲的一些活性成分促进了神经祖细胞增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Agingcell》杂志上。
此次,研究人员的目的是鉴别远志主要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潜在作用机制。他们发现远志皂苷B和远志发挥相同的功能,抑制了β淀粉样蛋白生成,但没有直接抑制BACE1和γ-分泌酶活性。机制研究证实,远志皂苷B促进了APP降解。进一步,他们证实在APP/PS1小鼠中口服给予远志皂苷B可以减轻β淀粉样蛋白病理及行为缺陷。研究结果表明,远志皂苷B可以有效对抗阿尔茨海默氏症,这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