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带您欣赏了6首诗词诗人在年老时写的诗词,今天让我们来继续欣赏其他诗人在年老时的心灵感悟。
《流涕》(当代学者)许杰
忆昔年少时,曾经笑老头。多么不卫生,鼻涕往外流。
也不揩一把,也不抽一抽。整天挂嘴角,羞也不知羞。
自己老来日,谁知同样流。只因不觉得,不是不想抽。
只因流得快,未揩已外流。寻思世间事,不会没因由。
且莫笑太早,须为日后筹。未经体验事,意见暂保留。
预先留地步,日后少烦忧。寄语世上人,慎之莫妄求。
品读;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这首诗写的很耐人寻味,以自己年轻时对老年人流鼻涕的看法,再对比自己进入老年时候的亲身体会,阐明一个道理,就是自己没有实践的事物,不要轻易妄言。全诗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给人以启迪。
《九十自寿》(当代名人)马识途
满头霜雪一龙钟,阅尽斧斤不老松。
近瞎渐聋还未傻,崇廉恶谄拒盲从。
心存魏阙常忧国,身老江湖犹矢忠。
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
解释:“魏阙”,古代宫门外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解除官职的人,还惦记朝廷的事。典故出自《庄子、让王》,原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品读:马识途同志是党内著名的知识分子作家,马老的诗表明,他承认老,但并不服老,一身正气,崇廉恶谄,矢忠忧国,期待兴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顺口溜》(当代名人)马识途
老朽今年九十八,近瞎渐聋惟未傻。
阎王有请我不去,小鬼来缠我不怕。
人生能得几回搏,栽个筋头又算啥。
愁害忧霾已扫尽,国泰民安乐无涯。
品读:这是马老年底,写给西南联大同学李凌的一封信中附上的诗,内容充满着战斗的乐观精神,马老此时已经98岁高龄,他真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寿三字经》(当代名人)马识途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
勤用脑,常思考。勿孤僻,有知交。
能知足,品自高。常吃素,七分饱。
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
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品读:这是马老进入99岁高龄,在报刊上发表了他不久前的一篇诗作,并自己做了说明。此处将马老的原话摘要记载如下:
第一句“不言老,要服老”说的是老人们到一起,总爱说老了老了,说不完的老,叹不完的气。这不好。老人有病怕也没用,还是老老实实地看病,听医生的话,不要自作主张,每年一次体格检查一定要参加。
第二句“多达观,少烦恼”。要长寿在于达观,请记住古话:“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第三句“勤用脑,常思考”。人的脑筋越用越灵,不用就越来越迟钝。严重的患老年痴呆症,莫想长寿了。
第四句“勿孤僻,有知交”对老年知识分子更重要,人一生总有几个知心老朋友,不妨出门访友,或约友聚会,谈古说今,说点趣闻,发点牢骚。有兴趣或钓鱼、或游山水,或作方城之战,尽兴寻乐。
下面有关饮食运动这几句,老人尽知,只是能做到的很少,很多人一曝十寒,关键要持之以恒。运动或散步,或急走,都无不可,只是要量力而行,不求急效。
最后关于“知天命,乐逍遥”。天命就是自然规律的意思。我们应该保持认命的乐观逍遥情绪,走向自然归宿。
《人人都会老》(当代学者)杨勤明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天,人生分四期,童青中老年。
自然有规律,万古不会变,人人都会老,千秋永难免。
未老忙工作,青春为国献,如今到老年,平安享清闲。
中华好传统,敬老排在前,千年文明史,尊老列首篇。
爱老如爱幼,百善孝为先,不忘养育恩,感恩永不变。
常回家看看,银线总相联,善解老人意,家和心更甜。
老年有所学,手机电脑全,读书看报多,用脑保康健。
天天节假日,时时可休闲,歌舞琴棋画,心欢乐无边。
人生三万天,身心勤锻炼,明日会更好,康寿度晚年。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老骥再奋蹄,百岁赛神仙。
品读:作者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这是他在海淀区诗会上宣读的一首老年诗词,虽然韵律、用词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但内容贴进老年现状,得到大家的好评。因此转录在此,供老年朋友观赏。
看完今天的五首诗词,我们就带您欣赏完全部的一百首老年相关的诗词了,不知道您有什么样的感悟呢?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欢迎加入我们银龄家庭传媒大学,成为我们的学员。
内容提供:潍坊市银龄家庭传媒大学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