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饮食调养

如何科学的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

对于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那么熟悉的人渐行渐远,直至面目全非。

虽然至今还没找到治愈的方法,但科学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加上精心护理,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不过,长期以来,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病人,更多的是倚重药物治疗,而非日常护理。

各国实践做法

专业的失智老人照料机构,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瑞典。而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随着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大大提高,养老产业随之迅速发展,护理水平也越来越高。

日本老人挑选兴趣活动

近年来,日本许多养老机构都把针对失智老人的照护,作为护理攻关的重点,因为这一特殊人群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截至01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达46万,到05年将超过万人。

这栋隐藏在居民区里的小楼属于日医集团,其中有三层属于失智老人之家。每层9位,一共住着7位失智老人。目前,还有10位老人在排队等候入住。

在这里,三位老人配备一位介护员。但他们的职责不是代劳和照料,而是看护和引导。

失智症的一大特征就是大脑机能的退化,因此,锻炼大脑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失智老人之家,每天至少要安排老人们参加10分钟的创造活动,由动手到动脑,做做手工、写写画画,多种内容,全由老人按照自己的兴趣挑选。

德国

“个人传记”护理法

由于发病机理复杂,每个失智老人的症状都不相同,因此刺激他大脑机能的兴奋点就不尽相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手法,开始在一些养老机构运用。

这家位于德国马格德堡的维塔纳斯失智老人护理中心,住着10多位失智老人。从硬件设计上,这家专业机构就充分考虑了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养老院的墙纸都是用的暖色调,墙上挂的画都色彩明亮。

而失智症老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健忘,经常忘记自己房门在哪里,他们就做了一个非常精心的设计。像其中一位老人最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狗,他的门口就挂着一只绒毛玩具小狗,这样子老人每次回去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了。

为了给老人营造家的感觉,每一间房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她们入住前,工作人员会去老人的家中测量房间,和老人一同决定带哪些家具来,这就意味着,养老院里家具、花草的布置都和老人自己家中可以很接近。

在整个养老院,老人们按照不同的照护方式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

二楼,是专门运用“个人传记”心理治疗法来护理的区域,一共住着33位老人。这种心理疗法由德国的埃文?伯姆教授提出,在他看来,失智老人希望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需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每一位老人建立独特的个人传记。

每位老人在入院时,院方都会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获得老人的过往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大量信息。有了这些背景资料,护理人员就能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她过去是教德语和数学的。她来我们这儿的时候总是吵着想回家,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到她的记忆停留在18岁的学习时期,就让她做数学题、听写等,然后她每天都会做这些,后来她呆在这里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了。”

丹麦

精心护理友善环境

对于暴躁型的失智老人,该用怎样的特殊护理呢?丹麦的玛丽养老院,以护理重度失智老人见长。在这家养老院的90位老人中,有17%为暴躁型失智老人。由于丹麦法律规定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即便是暴躁型失智老人,也不能把他们一锁了之,强制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那么,如何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养老院在设计上花了一番心思。大门开关,设置在老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而老人活动区域内另一扇活动的大门,被巧妙地装饰起来,老人即使经过也不会走出这扇门。

这些精心的设计,都是在不违背老人意愿的前提下,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友善的环境。而失去安全感,正是很多失智老人之所以会暴躁不安的原因。为了安抚他们急躁易怒的情绪,玛丽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还运用了不少道具,比如各种毛绒玩具。据研究表明,失智老人最后只会感知到动物或玩偶,

寻常的下午茶时光,护理人员也会使用一些小"伎俩",举杯、干杯、喝咖啡,护理员的每一个动作,老人都会模仿后再做一遍。虽然是一些小举动,却是帮助老人尽量融入集体,恢复正常的生活。

目前看来,这种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靠药物来控制情绪的失智老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用药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荷兰旧物博物馆

场景还原驱走孤独

失智老人往往反而记得住遥远的往事,用他们年轻时代常用的生活道具、比如餐具来调动他们的记忆非常有效。

在荷兰鹿特丹市附近的这家生命公寓地下一层,有一个失智老人寻回记忆的宝库,旧物博物馆。

旧物博物馆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分成客厅、厨房、卧室、工具间等多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各种旧时的物品。从精致的陶瓷摆设,到复古的铁制罐头,每一个物品都花尽了心思。

一些患有严重失智症的老人,一旦进了博物馆后就恢复了活力,有人甚至会流泪。人们会一起随着音乐跳舞,一边哭一边跳,大家就这样聚在一起。

博物馆的设计者说,失智老人很容易封闭自己,无法认知周围的新事物,但对过去的记忆却印象深刻,这便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最好媒介。

熟悉的物件能驱走老人内心的孤独,让他们感到亲切、自尊和快乐旧物博物馆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分成客厅、厨房、卧室、工具间等多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各种旧时的物品。

荷兰“失智村”让老人相信自己与正常人无异

为失智老人建造“失智村”,我们拜访了位于里瓦斯的一个村,这里共有名住户,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失智老人。这里没有高墙护栏,整个环境被设计成完全开放的空间。

老人的家属随时可以造访,老人被送到这里时,养老院会专门安排一个多学科的专家组,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理疗师在内,一同与家属商议,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每天会记录下老人的状况或出现的问题,每半年与家属沟通一次,不断更新护理计划。

尊重和平等,是这个社区在护理失智老人时,最注重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只有让老人相信自己与正常人无异,他们的病症才能得到最好的缓解。事实上,如果没有胸前的铭牌,我们根本分辨不出在这里走动的哪些是老人家属,哪些是工作人员。

“我们穿着自己的衣服,因为是住在这里的老人邀请我们来的。如果我们穿白色的统一工作服,医院。医院,而是他们的家,所以我们会适应他们的习惯。”

与别的养老院不同,这里失智老人护理专区的每个楼层都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里住着8位老人,老人们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并共享客厅,供休息、用餐。

这种单元式安排,既保持了环境的安静,又能让老人找到归属感,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照看每一位老人。

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很多失智老人和正常老人几乎没什么分别,这也许就是护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中国现状遗憾的是,像我们探访的这类专业的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在国内还十分少见。在上海,目前也只有市第三福利院一家设有失智老人护理中心。

因为相对一般的护理,失智老人的护理成本要高昂很多:需要4小时的看护,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甚至要达到1.5:1,也就是每位失智老人需要1.5个护理员。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很多养老机构无力涉足。

对养老机构来说,对一个失智老人的护理一年估计要六万到七万的成本。

家里如果有一位失智老人,经济负担不小。每月的药费至少在1元,严重的达到元以上,而护理的成本更高。

因此,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基本养老金之外设立专门的护理保险,亟须早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ystl/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