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饮食调养

小心,出现这些特征,可能是老年痴呆症

如何正确认识失智症

只要家中出现一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一般为台湾等地区的叫法,中国大陆一般称为“老年痴呆症”,为表达我们的尊重,我们在此称为“失智症”),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失智老人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往往让家人猝不及防,家里经常会出现一团糟的情况。很多家庭因此处在崩溃的边缘,不知道该怎样与失智老人进行相处?即“一人失智,全家遭殃”,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老人如何照顾的问题,而且也考验着家人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失智症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层越高,其盛行率也越高。综合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报告,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约有3-4%明显的失智症。全世界的调查大都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增加五岁,盛行率就会发生一倍。即到了85或90岁时,每3-4个人就有一个人患有失智症。

什么是失智症

失智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正常老化,其特点是患者的认知功能发生障碍及日常生活功能逐渐的退化。在疾病早期,会有记忆力减退现象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特别容易忘,而早年的记忆犹新,常常谈及过往的生活,加上患者能吃能睡,因此,病情容易被家属忽略。病患也可能出现空间结构异常而导致无法清楚的辨识方向而迷路,或者抽象思考能力退化而无法了解事情或话语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有些到了中期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下降而有表达不清或弄不清别人的意思,可能开始出现礼节的忽略或行为怪异以及动作能力的下降而无法使用日常生活工具。到了晚期,病人更严重退化至无法辨识自己及亲人,语言表达的能力明显退步,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行动困难、大小便失禁,最后长期卧床。

国际间有发展失智症之十大警讯,包括记忆力衰退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时间、地点、人物感到混淆,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物,个性、行为逐渐改变、抽象思考出现困难、判断力减退、警觉性降低、心情时好时坏、情绪出现改变、常把东西放错位置、穿着不干净或不适合的衣着、活动及开创力丧失做事的主动性。一旦家中长辈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警觉是否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的种类及原因

失智症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为退化性失智症,如最常见的阿兹海默症。另外还有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及额颞叶型失智;第二大类为血管性失智症,在多发性脑梗塞或多次脑中风后,病患呈现阶梯式认知功能退化;第三类为混合型失智症即综合上述两种;第四类为其他因素导致如中枢神经感染、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肿瘤、水脑症、新陈代谢因素、维他命B12或叶酸缺乏、中毒等。

失智症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年纪增大、有失智症的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脑损伤病史、饮酒过量或有其他脑部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等。但是有些病人会呈现所谓「假性失智症」,也就是严重忧郁症病人可能表现失智症:常常抱怨记忆力减退、常见失眠、活力减低、食欲不佳、肠胃道问题等,甚至严重至无法完成日常工作;常为突发性,有心理社会层面问题。但是临床仔细评估,病人记忆及语言功能常呈现正常,其记忆测验结果也常比预期状况好,其对抗忧郁药物治疗相当有效。

失智症患者身心变化

对于失智症患者的治疗,需根据其病因。若诊断为血管性失智症,其治疗重点为控制中风的危险因子。

若为常见之阿兹海默症,目前只能改善仍处于症状治疗,包括抗乙醯胆硷水解酵素的治疗,如爱忆欣、忆思能或利忆灵以及非胆素功能之治疗,如忆必佳或威智。

另外有些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抗发炎药物及停经后女性服用女性荷尔蒙,将来得阿兹海默症的机率较低。但此类药物及维他命E在临床上并无足够证据可建议作为治疗之用。而非药物方面有照光治疗,因阳光有助于情绪稳定以及减少日夜颠倒现象。

团体治疗则是让病患参与团体活动藉由与他人互动社交训练说话及思考。

适量的运动包括白天有适量的活动,如每日半小时散步或做体操,除维持其活动亦可改善晚上睡眠。

怀旧治疗就是让病患接触一些过往的事物,如照片或老歌或藉此让病患回想过去,并加以表达来维持病患原仍保有的功能。

认知训练可借由与病患下棋、剪报、画图或整理资料,以及现实导向如念一些报纸上的时事或听收音机这些治疗可以延缓失智症患者症状之恶化。

在照护失智症患者的原则上,可以帮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多鼓励发挥尚未退化的功能,切勿全权代劳。在安全前提下,允许患者做他想做的事,并适度调整自己的标准和习惯给他较多的自由,降低对他的控制,要了解病患仍需要成就感与认同感,希望有贡献,要帮助其维持尊严及价值感,尽量不要在他人面前谈及或评论病情,最重要的是因为病患判断力及反应能力退化,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日常生活中,穿衣要舒适易穿脱、厕所通道顺畅易找、家中光源充足、避免摆设易碎裂物品或易绊倒物品或延长线、食物要放好并定期整理冰箱、加装止滑条及扶手营造安全浴厕环境。

在精神行为异常的处理上,是照顾患者过程中最为辛苦。有时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首先要让家属了解这些精神行为之异常是疾病的一部分,并不是患者故意或找麻烦。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第一步应先找出可能问题所在,比如是否因为身体不舒服、发烧、疼痛、脱水或最近曾调整或增加药物等。如果不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如环境改善,最好给与病患稳定熟悉安全的环境。有时病患出现幻觉是因为光源不足或误认阴影为他物而造成亦或者照顾者与患者互动沟通不良所致,所以要先查询是否为外在因素造成情精神行为改变。若非外在因素造成,当病人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时,不要正面与其对质与冲突,也不要强力去制止以免病患感觉受挫而出现激动或暴力行为,要善用病患健忘的特性,于适当时机转移注意力,并且减缓说话速度确保有效的沟通,甚至需要时一次一个问题或动作并引导示范,要时时提醒自己病患仍有其自尊心以及思想活动。在安全无虞的情形下,可以给病患适当的自主性。但如果病患容易走失,家中出入口可以以窗帘或屏风遮蔽或加装锁闩,在公共场所尤其公厕需格外留意,建议要准备近期病患照片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医生会开抗焦虑、抗忧郁或抗精神药物等处方来控制症状。另一个需要了解的是病人病况会随病程而有所改变,照顾的技巧亦需随之改变。

另外,建议家属可以参加家属支持团体,除了可与他人交流照顾经验技巧,也可以为情绪疏通之管道。建议照顾病人时,养成记录照顾日志的习惯,尤其照顾该病人有无独特技巧以利需要替代照护者时替代者能快速上手,减少失智病患在对不同照护者产生陌生不安全感而使症状加重。并且尽早让亲人共同参与,让亲人知道真正的状况,以避免因不了解病情或严重度而产生不必要误解或争执,他们也才会去设想未来该如何安排,千万不要一心认为自己可以把所有责任扛下最后成为「隐形患者」。

失智症的预防

预防方面主要就是针对可能造成失智症的危险因素着手,建议平时要控制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并注意饮食清淡以及戒除烟酒,避免毒物。

平时多动脑并适度调适压力,保持愉悦心情,扩大社交网络,这些都有助于远离失智症。但是一旦出现可能有失智症的症状,就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期早期治疗。

文章采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我们为什么要做养老?

为了中国

为了万失能老人

为了我们的未来

我们专注中国失能失智老人

赞赏

长按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ystl/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