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
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是除了癌症与心脑血管病以外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约万例阿尔茨海默病。有数据显示,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每8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此病;85岁及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50%。目前全世界病患人数超过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痴呆患病率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老年痴呆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一般公认的发病年龄已由原来公认的65岁提前到了55岁,整整早了10年。
而且阿尔茨海默病是社会中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缓解病症,所以病人自患病后一直需要依赖他人。富裕家庭也许可以请专业医护人员照顾,可免受事事亲为的麻烦。但这笔看护费以及药物费无疑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因此他们通常选择在家自己照顾患者。并且,因为病患通常没有生活和社交能力,他们可能变得任性暴躁、大小便失禁还极具攻击性。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伴侣、儿女和亲戚等来说,需要承受的精神压力非常大,长期照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在经济、体能、精神和社交等方面都深受影响。
老年痴呆年轻化
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如果在40~60岁发生,则称为早老性痴呆或老年前期痴呆。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3.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其他
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身体内大量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本文转自养生大国医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