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学教授德田隆彦等的团队近日在海外专业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开发了使用从手腕采集的血液可诊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德田表示:“新方法对于身体的负担少,很简便,可正确且迅速地辨别。”
测定血内异常tau蛋白诊断老年痴呆症
据该团队称,名为“tau蛋白”的蛋白质中,容易积聚在脑内这一类型的tau蛋白增加就易患阿尔茨海默症,因此在诊断中测定血内异常tau蛋白的含量。迄今也存在从脑脊髓液中检测的方法,但需要用针刺入背部采集。
此外,从脑部转移至血液中的tau蛋白极其微量,因此测定存在难度。该团队则利用了与tau蛋白结合的抗体为标记这一点,采用特殊分析仪器,使得能以过去千倍的敏感度检测出血液内的tau蛋白。
据称,使用新方法分析了60至89岁男女20人的血液后,确认了存在患者的异常tau蛋白量较高的倾向,获知可用于诊断。该团队表示,未来设想用于记忆测试等前实施的患者迅速筛查等中,为投入实际运用将携手相关企业展开研究。
详解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
老年痴呆症病因极其复杂,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因此,以测定血内异常tau蛋白诊断老年痴呆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临床常用诊断标准包括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标准、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这里介绍简单、实用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症状标准:
1)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全面性智能性损害;
3)无突然的卒中样发作,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4)无临床或特殊检查提示智能损害是由其他躯体或脑的疾病所致;
5)下列特征可支持诊断但非必备条件:1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可有失语、失认和失用;2淡漠、缺乏主动性活动,或易激惹和社交行为失控;3晚期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和癫痫发作;4躯体、神经系统,可实验室检查证明有脑萎缩;
6)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
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
排除标准
排除脑血管病等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智能损害、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所致的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人良性健忘症。
这六类高危人群要提早防范
1、高龄者
根据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统计,约90%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85岁以上老人患病概率可增加1/3。而65岁之前发病虽不常见,但病情进展往往会比年长患者更快。另外,老年女性尤其要加强预防,女性一生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
2、慢病患者和脑部受伤人群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甚至可能是几十或上百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DemetriusMaraganore认为,这其中可能就包括一些常见且可预防的因素,像糖尿病和高血压(血管病变可促进大脑内淀粉样斑块形成)。包括脑震荡在内的头部外伤也可能是造成的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因素。
3、孤僻者
最近英国《每日邮报》称,伦敦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医生安德鲁·苏蒙拉德博士的研究小组,以80多万名65岁以上的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辈子过单身生活的老人与结婚的人相比,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要高出42%。
4、药物滥用者
长期大量饮酒,滥用抗焦虑要物和抗痉挛要以及镇静安眠要等。
5、患脑疾者
帕金森氏病、脑肿瘤、脑炎者易继发老年痴呆;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也易得老年痴呆。
6、有家族史者
在患有老年性痴呆的家族中,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4倍。
对于老年痴呆症易感人群来说,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饮食和运动锻炼,经常用脑和参与社交活动。同时,还可经常使用西伯利亚冷杉精华,安神醒脑、提高认知能力和机体免疫力,提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