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是许鞍华极具代表的一部作品,具备着丰富的女性人文主义色彩。她将镜头投向日益辛劳奔波的工薪家庭,简简单单的剧情带来的却是对于人情冷暖和道德伦理的深入思考。当影片结尾阿娥从老人院里领回委屈受伤的公公时,熟悉的街巷中飘起了美丽的落花雨,与电影的英文名“SummerSnow”遥相呼应。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不断欢呼着“下雪了”,一旁的阿娥则是笑盈盈地看着面前的公公,由衷地开心,转而倍感辛酸难过。那个曾经有些大男子主义,做事独断专行的退休军人被疾病折磨到了这副模样,自己却无力使他好转,只能默默地陪伴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尽力地让她察觉到家人对他的温暖。
四十岁的女人生活实在不易,整日缠绕在事业,家庭,健康的各种压力下,没有任何空闲放松的机会,除了咬牙抗下生活中的一切重担别无退路。阿娥便是一位年过四十的职场女性,又要顾及公司的业务,又要承担下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她日复一日地奔波辛劳,但也在充实的岁月中自得其乐。
婆婆的去世打破了这繁忙紧凑却有条不紊的生活,公公因为受到巨大刺激患上老年痴呆,在记忆遗忘中失去了自理能力,谁来抚养照顾患病的公公成为了摆在各个儿女面前的头号难题。心地善良的阿娥和丈夫决定利用周末时间照看公公,他们平日里忙于赚钱养家实在抽不出身来陪伴老人,于是请求身为家庭主妇的二嫂帮忙。阿娥也没想到其他儿女对于孤苦无依的老人竟是那样冷漠,丝毫没有对老人基本的尊重和孝心。家境富裕的二弟二嫂拒绝接管老人这个累赘,冷冷地拒绝了阿娥的善意请求,远嫁台湾的小姑更是对此事避之不及,坚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婆婆去世后无依无靠的阿娥坐在天台上失声痛苦,一遍遍呼喊着婆婆的名字,让人无比心酸。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家庭,努力在两边求得平衡的中年妇女实在太过于艰辛,凡是都得靠自己处理承担,柔弱的身体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责任。可即使这般,阿娥仍旧是昂首笑对着充满压力的人生,丝毫没有一句怨天尤人的话语。
阿娥对二嫂,小姑等人的冷漠自私行为深感寒心,独自将照顾公公的重担承担下来,即便公公的行为已经愈发地接近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经常性地离家出走,在大街上乱逛,回到家嚷嚷着要吃饭,还将肥皂当作黄油,大半夜跑到楼下玩飞行员打日本飞机的游戏,吵得邻居睡不着觉。老年痴呆的公公给阿娥惹出了一桩又一桩麻烦,让本已被工作折腾得精疲力竭的阿娥更加心烦意乱,力不从心。但这个坚韧善良的女人没有去抱怨,嫌弃老人,而是一如既往地关怀,开导他,尽全力地保障他安全,带他去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公公年轻时是一名空军中队的队长,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屡屡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虽然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谁,认不出除了阿娥之外的一切亲人,但他却对年轻时候的军旅岁月记忆犹新,时不时仍然挂在嘴边念起,满腔都是保家卫国的热血。即便曾经的他脾气火爆,甚至有些专横,但他强硬的外表下却埋藏着一颗柔软的内心。他明白谁真正对自己好,谁是真的关心爱护自己,所以妻子去世他会伤心到重病痴呆,而痴呆后即使忘却一切也依然记得孝顺赡养自己的阿娥。
口头上讲孝道似乎非常容易,如果真的需要放下工作事业,抛弃一切,风雨无阻地照顾重病在床的老人,相必许多人会因此犹豫退缩。就如同影片中的小孙子一样,面对父亲满怀期待的询问“如果我和妈妈将来像爷爷一样病倒了,你会不会朝夕照料陪伴我们?”他只是摇着头恐惧地回答“如果真是这样,我希望你们不要长寿,这样大家都太辛苦了。”听罢只觉得心碎绝望,心灰意冷,人性的黑暗面展露无遗。子女们从小接受着父母点点滴滴的呵护照料,被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成人,长大了却各奔东西,无情抛弃日益年迈衰老的父母,不尽应有的孝道,这样的子女实在枉费家庭和社会的栽培,违背了人性最本真的道德。
老人每天都坚持到楼顶的平台上喂鸽子,即便鸽子从来都没有光顾过这里。旁人都为他的行为感到可笑诧异,唯有阿娥理解体谅他,陪着他不顾风霜雨雪每天爬到屋顶,去喂那些根本不曾存在过的鸽子,下雨便默默打伞撑在他头顶,晴天就不厌其烦地拾起被公公丢在地上的帽子,一次次地戴上给他遮阳。阿娥在日复一日地忧虑操劳下只觉心力憔悴,公司业务上的挑战却又接踵而来。
公司新雇佣进来的美女秘书性格温柔可人,同时又精通现代科技,善于用计算机解决公司的一切问题,很快便取得了周边同事的一致好感。原本独揽公司各项生意的阿娥被她逐步挤压替代,备受嘲讽冷落,甚至有了辞职回家的想法。在工作坎坷不顺的状况下,阿娥越发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她愿意舍弃自己的事业多陪陪丈夫,儿子,公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在有限的一生中共享无穷无尽的欢乐。
只是丈夫被工作和照料老人的双重负担折磨到近乎崩溃,在权衡再三之后只得将亲生父亲送到了老人院中。阿娥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公,咬着牙饱含泪水步出了敬老中心的大门。只是当她发觉到老人刚住不久便惨遭虐待,伤痕累累时,她一边听着他委屈的恳求“大嫂,我想回家”,一边下定决心要带他回家,陪伴他走完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再也不与他分离。回家的路上,看到漫天飘舞的花朵,公公是那样的欢欣雀跃,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活蹦乱跳,跟在阿娥的身后迟迟不舍得离去。阿娥静静看着面前宛若孩子般欢呼的老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只希望他能更加长寿,甚至奇迹般地痊愈康复,尽享天伦之乐。
只是公公的病情还是不可控制地恶化了,不久后便昏倒在床,奄奄一息。在他临终前,大家为了让他开开心心度过最后的旅程,带着他一起到郊外旅行,放风筝,摘花朵,喝温暖甘甜的热茶。公公亲自摘了一朵最美的鲜花送给阿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儿媳的心疼感激。他暖心地将花瓣送给阿娥,告诉她自己要去后山和仙女幽会。阿娥像哄孩子一般附和,带着会心的笑容,也有着欣慰的满足。
阿娥与公公肩并肩对坐着,听着他严肃认真的感慨“你知道什么是生活吗?”“生活很有趣的”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穷尽一生,历经沧桑得来的人生真谛吧,生活是多姿多彩,处处暗藏趣味的艺术,人在于世,永远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发现生活的美好,用短暂的一生尽可能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绘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画卷。
只是残酷的死神最终还是没有放过单纯可爱的老人,正当他兴高采烈地采摘野花时病情再度发作,将他永远地带离了这个世界。他万般眷恋地回头望向那些他深爱过的人们,那一直待他如亲生女儿的阿娥,轰然倒下,平静地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公公走了,家里似乎再度平静安宁下来,可大家宁愿那段忙碌紧张的生活再久一点,希望这个麻烦固执的老顽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残忍的时光带走了他,而那一直没有出现过的鸽子却奇迹般地布满天台,叽叽喳喳地啄食着爷爷撒过的食物。阿娥含泪微笑着,大声呼喊各位家人前来一同欣赏这温暖的景象。她坚信这是公公化作鸽子回来探望大家,并欢快愉悦地继续陪伴在大家身边,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只会一直活在每一位亲人的心里,一生一世。
整部作品带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温暖和感动,生活的不幸将各种人群划分出了类型,只有善良乐观的人才能在细微之处发觉到点点滴滴的美好,不管处在怎样的境遇下,笑对生活,用发自心底的赞美去面对每一个瞬间,我们都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那朵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