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药成本只要几毛钱,为什么要卖几千块?
因为那是第二颗,第一颗的成本是50亿美元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的上市,
平均要花费12年时间,
66.亿元人民币,
个小时,
个实验,
个研究者,
最后得到1个药物。
近日,世界制药巨头EliLilly(礼来)公司发布公告,其寄予厚望的老年痴呆症新药Solanezumab折戟Ⅲ期临床。据估算上十亿美金研发费打水漂。
老年痴呆是药物研发巨坑根据WHO统计数据,全球已有3千6百万患有健忘或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形,全球各大制药企业马不停蹄地研发治疗或缓解该疾病发展的有效药物。礼来制药原来寄予厚望的新药Solanezumab,在揭盲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后,让所有人大失所望,欲哭无泪。
在寻求治疗老年痴呆症疾病药物研发过程中,礼来制药已经花费了长达15年之久研究该药。今年夏天透露的中期结果似乎有些希望,然而最终结果,就好像欧盟发射火星上登陆器一样,在最后关键着陆时出了意外,让人无地自容而深感失望。
事实上,阿兹海默症一直是新药研发的重灾区,该领域临床失败率高达99.6%。许多曾经极具潜力的药物最都曾先后宣布失败,包括辉瑞和强生的bapineuzumab,罗氏的gantenerumab,和Solanezumab一样,这两种药物在早期临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但在III期临床均惨遭滑铁卢。
可以说,阿兹海默症的新药研究简直就是个“巨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均未能通过人体试验。无数英雄折戟于此。
但就算Solanezumab顺利投产,价格也不会低于万元。
研发费用高昂特效药仍是天价不久前,肿瘤的靶向特效药物格列卫就在国内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药要卖那么贵?一盒就要3万多!为什么人家印度的仿制药就那么便宜,一千多搞定。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药物的成本,就是生产线上合成化合物的成本,但事实绝非如此。药物的成本,更大程度上是研发的成本,获得第二粒上市药物的成本可能仅仅几美分,但获得第一粒上市药物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亿。
以诺华为例,-年,诺华公司投入药物研发的费用高达亿美元,而同期诺华开发成功了多少药物呢?答案是21种。算下来,平均每种药物的研发费用高达40亿美金。开发药物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由于人体的特殊性,使得研发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花费巨资研发的药物好不容易通过了早期临床实验,却倒在最后一关的比比皆是。
仅以艾滋病疫苗为例,几十年来,多少大型制药企业投入了无数的金山银山,到目前为止依然无一例成功。而这些失败药物的研发成本,最终必然要通过那概率不比中彩票高多少的成功的药物补偿回来。
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吗?药物研发成本高我们直接生产不就行了?
没错,印度就是这么做的
咱们的邻居印度就是世界第一大仿制药国,他们的政府会采取强制授权的办法,无视药物研发企业的利益批准国内企业生产,这确实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价格。
但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利弊难知的七伤拳。
如果强行剥夺了药厂的利润,那么药厂将不会有动力继续研发新药物。没有药厂不计成本的研发,这些特效药又从何而来?
药虽然贵,但总比没有药好吧!
世事总难两全,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负担和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之间,我们总要寻求一个平衡。
这个平衡暂时没有没有办法解决。天价的特效药,只能就等着它的专利过期,国内开启大量仿制热潮,这样价格就能降下来了。
但我还是指望国家能做点什么......毕竟这对当下的患者并不公平
(虽然疾病并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我们泱泱大国虽不至于像印度那么无耻,直接拿来主义,但国家层面的一些医疗合作还是应该有的......
唐朝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在著作《千金要方》中写到:
“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姸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我想,在看病这件事情上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不问贵贱贫富了,但是在用药这件事情上,我们每个人的财富水平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药的种类和数量。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当然也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做到不问贵贱贫富,病者皆得其药。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白癜风能医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