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有一位老人,97岁,近20年来一直呆在“门”内。
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家,进入股市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
而他却被奉为民间股神。近20年的股海翻滚中,很少呛水。对那些跳广场舞、看K线图的桐庐大妈来说,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别人不再说股的时候,他在加仓;别人在借钱买涨的时候,他在急速后撤——现在股市绿油油一片时,老人却早已经在6月16日“空仓”,除了一只新股。而就是这仅存的一股,他追到了连续10个涨停。
可能你很想知道的是,这么多年,老人到底赚了多少?他有没有炒股的“内功心法”?对于这些问题,老人并不愿意明说——股市中的这些输赢他并不特别在意,对走过近百年光阴的老人来说,钱财身外物,如过眼烟云。
97岁老人炒股18年
被奉为民间股神
好不容易,昨天沪指守住了点。从点到现在,只用了十余天。
一路绿歌,满眼沮丧,就在很多人调侃“要上天台排队”的时候,桐庐一个97岁的老人走进了当地一家证券交易所。他受邀而来,给人“讲课”——邀请发起人的要求不高,“授课”的内容只有一项:讲一个最让自己心动的故事。
老人叫施坤森,炒股18年,家住桐庐富春街道,是当地很多股民心中的“股神”。
“赚钱不是炒股的唯一内容,通过分析和判断并最终被验证,是个很快乐的过程。”施坤森年6月出生,退休前是一家公私合营企业的销售员。从各地跑销售到一下子空闲,他担心不动脑易痴呆,这才开始学习炒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炒股可是件稀罕事,他从看书、看电视开始,然后就是定时听收音机或上交易所听人聊天。一个月后慢慢懂,他试着自己分析大盘并正式开户操盘,这个时候是年——粗粗一算,今年已是第18个年头。
今年的行情,“股者”都知道,之前可谓是“山河万里一片红”。“一直很忙,忙着看自己的股票,忙着给别人分析行情。”施坤森说,老人就喜欢彼此凑在一起“谈股论经”,哪个有潜力,哪个是高峰。这个时候施爷爷总是交易所里最忙碌的一个:和他熟悉的人都想让他给已经买或将要买的股票“把把脉”。
97岁的老人缘何这样受人欢迎?来看看他的“账户”:
3月17日,沪深股指高开高走,沪指一举突破点,创近7年来新高,满仓;3月30日,上证综指点,满仓;4月8日上证综指盘中突破点,满仓;6月5日,沪指早盘站上点,满仓……上涨的指数仅仅是一种盈溢的象征,施爷爷让这种象征变成了现实,这些天中,他不停地“进出”,几乎每一次进出都能让他的账户数额变大。
6月16日清仓套现成功躲过大跌
他说“感觉不好了,大家早点收手”
6月16日,老人一如既往走进交易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去看K线图,而是选择了“清仓”套现。“感觉不好,大盘还要下,老朋友们,早点收手出来再等其他机会。”他的建议得到了很多认可,不少老股民相信他的判断选择暂时退出。“我只留了一只股,股,3.39买入。钱不多,全亏了问题也不大。”
“后来的走势和他预计的一样,一直跌,一直跌。跌得人心疼,我们早就‘隔岸观火’了。”股友杨越萍很是庆幸,她说如果不是施老的建议,她现在也深套其中。施老唯一留着的那只股走了10个涨停,13.7元出手,扣除手续费,施老赚了元。
6月16日套现当天,沪指报.43点,当天还有近80只股涨停。但在之后,绿意渐起,逐渐演变成数百股甚至两千股跌停——他轻松躲过。
爷爷股神的“秘籍”
“不亏”6字诀:谨慎、稳当、不贪
股神爷爷的成功不全是运气,连续判断成功源于他的一本“秘籍”。
炒股的这些年,老人家有个习惯,就是每看中一只股就记录下来,现在已经密密麻麻记了很厚一本,老人笑说这可是他“炒股秘籍”,不可外扬。
相信读者一定好奇并想一探究竟,钱报记者也偷偷瞄了几眼:只见本子上一行一行用极细小的字记录“通威股份0.44”、“二纺机-0.”等字样。老人说他记的这些东西有很多彼此的关联和分析,内容包括股票代码、股票名称以及涨跌状况。有些股票还被单列出来,哪些是央企,哪些是民企,最近播报的新闻可能和哪一只股票有关……“后来的有一些股,我还记录了它们分配方案。”老人说的是“卧龙电气0..2持正1股”、“广东榕泰0..5持正5股”。
这些记录,我们看不懂,老人却说很有用。“没有这些关联信息,就看不懂季度性业绩预告,也更加没法结合大环境的经济情况。”老人的心里会给每一只股票打分,总分10分,超过8分才会买,而具体的打分项只有他自己知道。
炒股近二十年来,涨涨跌跌,施坤森已经记不清赚了多少。“我记不得了,而且也不重要。”老人只是淡淡笑,并不愿意认真回答。张口说来,却是一通对年轻股民的“教训”。他的这些教训在今天的股市大盘下句句是箴言。
“炒股不是炒赢而是炒不亏。不亏就要谨慎,谨慎可能会赢得很少但同时会亏得更少。”老人说,行情好的时候,他通常都是十万二十万地买,看着行情要跌了,就火速套现,就算亏,也亏得不多。以年的牛市为例,他赚的并不多,一则是因为女儿接他去了上海住了段时间;二则也因为他的心态。“如果没有时间全力
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