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拥有年轻的大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开始抱怨“记忆力不如以前”“大脑反应迟钝”……要想让大脑保持年轻,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食不过量
经常吃太多,体内的血液大部分调集到肠道,以供消化所需。而大脑神经活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若主管胃肠消化的神经中枢——植物神经长时间兴奋,大脑的相应区域也会兴奋,这必然抑制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区域,导致出现肥胖和“大脑不管用”现象。
日本专家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症病人,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荷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六分饱有助保护大脑。建议大家食不过量,每餐只吃六七分饱。
足量饮水
大脑的主要成分是水,缺水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大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口渴时,人的反应会变慢,喝一杯水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人口渴时,大脑处理口渴感信息占用大脑部分资源。补水之后,这部分大脑资源就释放了,提高了整体反应速度。
建议大家勤喝水,每次两三口,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此外,每天还要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常吃深海鱼、鸡蛋和绿叶菜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能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它是大脑自我修复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能让信息传递更通畅;蛋黄中丰富的胆碱成分能促进大脑发育,对提高记忆力、反应力很有帮助,其中的卵磷脂是神经递质制造所需的原料;绿叶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消灭体内自由基,延缓大脑衰老。
这些食物在适量摄入时对心脏健康和血液循环有益,而大脑的健康需要顺畅的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养分。建议每天吃鱼等水产品40~75克,鸡蛋40~50克,蔬菜~克,其中绿叶菜占一半。
远离高盐高糖食物
过量的盐和糖不仅让我们的血管受伤,还会加速大脑退化。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高盐饮食加速老年人认知能力退化,长期大量吃糖导致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所以,日常饮食要严格控制盐和糖的摄入,前者藏身于咸菜、火腿、方便面等食物中,后者在甜食、甜饮料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此外,反式脂肪酸、过氧脂质、铝等,都是大脑“杀手”,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反式脂肪酸藏身于蛋黄派、珍珠奶茶、炸薯条、薯片、糕点、饼干、冰淇淋等加工食品中;过氧脂质藏身于炸鱼、烤鸭等食物中;铝藏身于油条、麻花、虾片等质地蓬松或脆爽的食品中。
相关阅读
10个保持大脑年轻的方法
?合理规划
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大脑神经调节混乱,释放皮质醇和压力激素,造成早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心理疾病。合理规划时间会减少时间流逝带来的压迫感。环境整洁有序会让人感觉轻松,混乱则会营造慌乱、紧张、压抑的气氛。无论工作还是休闲,有序的时间和空间规划都能有效减轻压力,保证大脑健康。
?控制血糖
血糖过多会加重大脑负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放射学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脑由于需要处理过多糖分,会失去更多脑容量。
40~60岁为糖尿病高发期,平时最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4毫摩/升以下,可有效减少3年内患糖尿病的几率;吃早餐、保持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控制血糖。
?调节激素
大脑是控制激素分泌的中枢,如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睾丸素等,激素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大脑健康。俗话说“一孕傻三年”,就是由于孕妇生产后激素水平突然变化,导致大脑反应变慢,需要长时间恢复。
甲状腺激素失衡可导致健忘和大脑反应迟钝。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一项研究表明,雌激素影响神经细胞和脑细胞的形成。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女性可能会遇到记忆障碍;同样,男性也会因睾丸素水平下降而记忆力变差。要想避免激素水平失衡,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熬夜、坚持体育锻炼等。
?培养爱好
不同大脑区域掌管不同身体活动。整天忙于工作会让大脑某一部分持续紧张,造成疲劳、压抑。兴趣爱好能让大脑得到放松。
临床研究证明,与兴趣广泛的人相比,缺少爱好的人抑郁程度更明显。除了放松大脑,爱好还能充实生活。许多老人退休后生活变得空虚、无趣,受刺激后更容易罹患抑郁症。
每个人都应至少培养一种爱好,让大脑得到休息。年轻人可以慢跑、打球、远足等;老年人要找些相对轻松的爱好,比如养花、下棋或读书。
?谨慎用药
研究证实,复方降压片含利血平,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血压偏低、大脑血流量不足,增加抑郁风险。
很多药物作用于神经递质会影响注意力,例如感冒药、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影响力一般为发挥药效的几个小时内,并未发现长久服用导致大脑损伤的案例。如果需要长期用药,建议在吃药前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遵循医嘱,谨慎用药。
?倾诉交流
交流会使大脑语言中枢兴奋,血液循环增快,有利于大脑健康;交流障碍易导致忧郁和焦虑。俞敏萱告诉记者,男性一般不懂得倾诉内心苦恼,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女性大。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父母总是用“男子汉不能哭”约束男孩,长此以往,痛苦被压抑、累积,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情绪难以自我调试时,不妨找朋友倾诉,释放不良情绪;上班族也应尽量拿出一些时间,举办家庭聚会,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
?适时休息
会议时间太长容易令人昏昏欲睡。长时间运作会使大脑疲劳、反应迟钝,影响下一项工作的执行能力。很多人开长会后容易走神,就是因为大脑需要休息。
有些人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会变得偏执,强迫自己达到完美。一般来说,30分钟是会议的极限。建议上班族工作时尽量挤出一小段时间休息;每两周外出游玩一次,放下工作,给身心放个假;老年人大多腿脚不便,坐在街边阴凉处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也不失为一种放松。
?坚持锻炼
午休时散散步可有效锻炼心血管;平常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锻炼,比如每周至少3次30分钟的锻炼,10分钟慢跑,10分钟快走,再10分钟慢跑;睡前做些瑜伽动作放松身心。临床上很多老年人因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因此老年人锻炼一定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晒晒太阳
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提高大脑灵活度,增强记忆力。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易患中风、心力衰竭等疾病。晒太阳可补充天然维生素D,有益大脑健康。俞敏萱建议,夏季阳光强度大,最好在上午10~11点阳光中紫外线较少,或下午4~5点紫外线中X光束成分较多时晒太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
?多去拥抱
心脑是高级中枢,其健康至关重要。拥抱可以激发“快乐激素”血清素,有效调节情绪,保持大脑健康。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孤独会导致压力倍增,不利健康,尤其是老年孤独,而拥抱会减少孤独感。生活中不要忽视身边的朋友,多花些时间和老友、家人聊聊天、喝喝茶,增加亲密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