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朋友说他有个亲戚生病了,他去看望,一见这位老人,明显感觉到她的气色大不如前,细细询问之下才得知这位老人得的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而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萎缩。简单来讲就是脑子糊涂了,有时候会认不清人,但是大部分时间是正常的,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可能一直身体很健康,不需要照顾,也有可能严重下去会得老年痴呆,这就牵扯到老人的养老问题。
老人今年83岁,老伴前几年去世了,一直是自己独居,有一儿两女,儿子女儿各有苦衷,儿子在外面打工,要挣钱给孩子买房结婚,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孙子,要帮自己的儿子带孙子,走不开,子女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指责老人年轻时没有给自己做这做那,其实老人辛苦操作一辈子,一直在为儿女付出。现在老人情况还好,但是如果一旦严重,子女之间肯定又是一番推诿,这家的事就是中国农村老人的一个缩影,农村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国家每个月发的养老金几十块钱就是杯水车薪,更有甚者被儿子直接领了,连这几十块钱都落不到手里,所以对于有些子女来说完全就是“累赘”,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的子女照顾老人并不是出自“孝心”,而是出自责任,不想被别人指责自己不孝才去照顾,否则也不会照顾的过程对老人很“嗔”,态度很不好,而且有的儿媳妇素质低下,完全就是泼妇行为,自己不愿意管公婆还不让儿子管,对待公婆还不如对待别人,唉!呜呼哀哉,人都有老去的那天,自己不好好对待老人,那等自己老的时候孩子对自己也不好呢?农村的这种事很多,几乎家家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养老问题,有个邻居更加可惜,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三个儿子都有本事,都在外面,其中一个还出国了,在国外,老人生病了也不回来,老人自己出钱让自己侄子照顾自己,生病第三天越想越气,自己儿子都不照顾让侄子来照顾,最后喝药自尽了。还有一例,男方的两个老人和女方的母亲年纪都大了,不能自理,都住在儿子家中,老人之间经常有矛盾,有一次,男方的爹跟女方的娘吵架,都在怪对方,俩人各自向着自己的老人,闹得俩人吵架要离婚,最后男方的爹气的喝药自杀了,为子女操劳一辈子,个性要强一辈子,结果落得喝药自尽,也不知是谁的悲哀。“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可以说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一直在为孩子付出,操劳一辈子无怨无悔,孩子刚出生时初为人父母的欣喜,孩子上学十几年的心血付出,孩子工作了结婚了,还要为孩子买房买车,奉献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也毫无怨言,甚至当孩子有了孩子,还要替他们照顾,结果等自己老了呢?却没有问没人照顾,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啊!一个父母可以养活几个子女,几个子女怎么就养活不了一个老人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村父母本身文化水平就低,对子女的教育不够,一味的溺爱只会造成子女的自私和任性,认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没有感恩之心,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最后必然导致不孝。二是父母老的时候,子女正处于人生中最难的“中年危机”阶段,要出去工作挣钱,要给自己的孩子结婚买车买房,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照顾老人,人的爱都是下行的,他们认为对自己的孩子是责任,对老人反正有其他兄弟姐妹呢,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对待孩子,更重要的是让他自己去奋斗去创造,而对于赡养老人却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但是往往他们意识不到这一点。第三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不像城市里有公园,有娱乐设施,农村什么都没有,很多农村老人也不识字,不会看手机看电视,没有任何娱乐方式,长此以往,脑萎缩、老年痴呆这种疾病就会越来越严重。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亲自经历的人可能是不会理解其中的无奈和心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国家和政府重视,目前国家的扶贫工作做得很好,也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发展农村产业,让农民自己创业,这样他们就能在家,也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还有在贫困村增加低保、五保的名额,这些名额现在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多往老人身上倾斜,增加了老人的收入保障,但是贫困村之外的老人呢?好多非贫困村的老人也过得非常辛苦,没有低保五保名额,没有收入,全靠子女自觉,很多子女就觉得是“累赘”。另一个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让村里的老年人没事可以去里面唠唠嗑,活动活动,条件再好一点可以建设食堂,让老人在里面吃饭,这比直接给他们钱意义更大,还有要建立养老院,可能是我对这方面没有过调查,反正据我所知,农村养老院很少,几乎没有,老人住养老院儿子也不丢人,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人管没人问,儿子家也不让住,自己一个人死在家里别人也不知道的强,而且不跟儿媳妇在一起可能矛盾也会少很多,也不那么生气了,就算有些情绪跟同院的人聊聊也会很快化解,养老院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医生,定期为老人开展活动。建立新中国的不只有军人,更有普普通通的这些中国老百姓,他们现在老了,国家多为他们考虑也是无可厚非。还有,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礼仪知感恩,多学习古代关于孝顺的故事,《二十四孝》、《孝经》等固然存在“愚孝”的成分,但是他们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大力宣传,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知道这些知识都是自己看的课外书,课本上没有,那不爱看书的孩子是不是就不知道这些内容了?所以就算不加入课本也该大力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老人老了谁不孝顺照顾就拉出去枪毙,看谁还敢对父母不管不问?当然这是开玩笑的。最后希望每个老人的晚年都能健康幸福,享受天伦之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