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54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上,Zierath教授参与的一项研究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机。
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他们在训练方案的前两周内,与早上锻炼相比,下午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似乎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而在早上锻炼,血糖控制会略有恶化。
Zierath教授认为,这可能与一些反向调节激素或肝脏代谢有关。
下午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比上午HIIT更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男性的血糖水平,而上午HIIT甚至可能对最佳血糖控制有害。
结论认为,这是一项以“自由生活”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实地研究,因此,导致上午和下午运动对血糖水平影响具有差异的特定因素仍有待阐明。这项研究数据强调了优化运动时间对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所以糖友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避免出现下面的"七不宜"来运动降糖。
一
不宜在出现下列情况时运动
1、血糖16.7毫摩尔/升或波动较大:2、合并急性感染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3、严重糖尿病肾病;4、已经眼底出血的视网膜病变;5、糖尿病足;6、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二
不宜盲目运动
一些人认为只要运动就可以降血糖,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对于高血糖且有严重并发症的人来说,盲目运动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高血糖的糖友在运动前要咨询医生,其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即使可以运动也应在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了解自身对不同运动的反应,有计划地合理运动,切忌在血糖不稳定时做运动。三
不宜空腹运动
一些人喜欢早起空腹运动,也就是“晨练”。但在空腹运动时,体内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分解,同时肌肉还会分解肌糖原以供能量支出,因此会给肝脏带来负担。所以,糖友不宜空腹运动,最好选择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以免发生低血糖。四
不宜起早运动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会使体内节律性的激素分泌产生紊乱,容易引起血糖波动。所以糖友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过早,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保持一致。五
不宜运动不规律
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他时间的血糖控制毫无帮助,也达不到满意的控糖效果。而规律运动则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可以逐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骨骼肌肉系统的运动能力,预防疾病发生。糖友每次运动宜保持在40分钟左右,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5~10分钟;达到运动强度时坚持30分钟;运动后恢复整理5~10分钟。六
不宜用做家务代替运动
一些人认为做家务就等于是在运动,但实际上,做家务属于运动的一种,但并不能代替运动,更不能满足糖尿病治疗意义上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2小时,而且运动强度也较低,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七
不宜进行过多的无氧运动
想科学运动,运动方式很重要,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建议进行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指大肌肉群运动,有节奏,连续性的运动,有消耗葡萄糖,锻炼心肺功能的作用,比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打球,跳舞,打太极等(应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关节损伤)。而无氧运动是对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如举重,它不锻炼心肺功能,还会引起乳酸产生过多,引起不适,故糖友不宜进行过多的无氧运动。好消息!上海感恩护理院医保开通啦!
收治对象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后、严重颅内感染后等)康复期患者;
2、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期、中期、晚期);
3、长期卧床的截瘫患者、脑瘫患者和植物人;
4、手术后病情稳定,但仍需住院护理的老年病人;
5、各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及并发症患者;
6、恶性肿瘤晚期等临终关怀患者。
-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