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生命健康与脑科学领域
重大项目成果发布会”
在高新区举行
会上发布了
世界上第一台核磁兼容型脑PET
新一代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
填补我国高端影像设备
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
在脑科学影像领域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会现场介绍核磁兼容型脑PET。
提前5-10年查出老年痴呆症
在现场展出的核磁兼容型脑PET样机旁,设备研发单位中加健康研究院院长张弓介绍:“新系统可提前5-10年发现和预防老年痴呆症。”这也意味着,人类正在与老年痴呆症的较量中利用检测技术争取最宝贵的“时间”。
核磁兼容型脑PET
据介绍,这套全球首发的核磁兼容型脑PET设备
可以同时对脑部进行PET和MRI扫描,获取清晰图像,与全身PET系统相比,脑部PET系统有可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降低辐射,改善体积校正和运动校正,能较为精准地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大大提高了痴呆症的早期筛查效率。
还可在显著症状未显现时通过重复成像来评估诊断,提前五至十年发现阿兹海默病的微小病灶,从而通过医疗和营养干预阻止或延缓病发。
在此设备发布之前,如果要进行同类检查,需要使用全身PET仪器,每次费用约为1万元,新设备推出后,将把单次检查费用降低至1/5,检查中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用量减到约1/3,同时大幅提升检查准确度和效率。张弓表示,希望将它发展成一款“筛查类产品”,有效地覆盖中国地市级城市。
新系统为脑部手术“开挂”
据了解,目前所有的开颅术,比如脑肿瘤、癫痫、中风,或者往脑部植入电极等手术,全部都需要运用的术中磁共振成像,“而60%的病人在脑部手术当时都无法确认肿瘤切除干净了没有,必须第二天才知道。”加拿大科学院院士JohnSaunders告诉记者,脑部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在脑中成树根状深嵌,同时在开颅手术中必然面对的颅压升高等状况,使得医生仅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分界,导致脑部肿瘤切除术复发率极高。
新一代“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
当天同步发布的新一代“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由张弓和JohnSaunders率领的团队主持研发。
该系统融合了多种世界或学科内领先的技术,包括:
代表顶端磁体开发技术的无液氦磁体设计
大胆新颖的磁体高精度光控移动技术
医院花费高昂改造成本而采取的本地屏蔽设计
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柔性线圈的设计
经考证
使用术中核磁手术
脑肿瘤切除率提高30%
平均缩短手术时间近2小时
术后生存时间提高55%
此外,新设备推出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市场定价权。目前此类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且体型巨大,造价和手术室改造费用在单台万-万美元左右,医院设备引进成本降低至25%-40%,成像时间缩短至1/3。产品无需对手术室进行特殊改造,安装方便快捷,兼容常规手术器械,将真正成为脑部手术医生的强有力辅助。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原标题:《全球首发!两项“世界级脑部成像设备”合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