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疾病常识

老年痴呆症与催眠心理治疗

老年痴呆症,西医学认为是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但心理专家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身综合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发展多于家庭环境、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因为任何的生理疾病,都是心理问题在躯体的投射。这种发病缓慢,严重影响人体机体的功能的疾病,非常适宜应用催眠心理治疗,而且具有神奇的疗效。

一、发病原因:

一般说60岁以上的人机体逐渐进入衰老,脑组织也开始萎缩,因此,生理功能也自然地减退。如果这中间还伴有其他引起脑组织衰老和萎缩的诱发因素,则更促使脑组织衰变的功能减退。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若在其他因素刺激下,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

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基础,这也许就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道理。另外,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感染、中毒、遗传、精神刺激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功能减退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多万,老年性痴呆大约有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临床表现: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早期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主观固执,不顾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马虎,墨守成规,难于熟悉新的工作。有时性格暴躁,情绪不稳,也有的行为幼稚,好似顽童。渐渐生活懒散,不爱整洁,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饮食无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错。

由于患者年迈,常不引人注意,以后逐步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为近事遗忘,后对远事亦遗忘,严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认自己的子女,常有虚构。逐渐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发生障碍。情绪迟钝或易激惹,缺乏羞耻感,或出现幼稚性欣快。少数患者出现兴奋,或有片断荒谬的妄想与幻觉。妄想多为被害、自责、疑病、被盗、贫穷或夸大妄想。痴呆进一步发展,幻觉妄想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制,多死于继发性感染(褥疮、肺炎)和衰竭。

三、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痴呆?

人的大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而脑皮质是精神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大脑半球的前半部分是负责学习、记忆、情感、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区域。人脑大约有亿个神经细胞,成年后每日约死亡10万个,衰老时大脑细胞可减少10%~20%,有的甚至达30%。老年人脑细胞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脑细胞死亡的增加,形成脑皮质萎缩,重量减轻。老年性痴呆患者较同龄正常人脑重量减轻40%~50%,脑细胞的减少,也可达40%~50%。脑萎缩呈弥漫性,以额叶最明显。

由此可见,大脑皮质萎缩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真正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将不如以往,心理速度也随之下降,与年龄有关的认知老化已被大量客观资料所证实。

实验研究表明,与年龄有关的认知老化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记忆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觉空间功能、注意力、心理速度和一些“执行功能”,如推理、抽象心理灵活性等。不同的认知功能,其老化速度有所不同。如记忆力是认知老化较快的一个方面,表现为虽能详细回忆事情的细节,却很难记住其发生的背景。另外前瞻性记忆也尤受老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难以记住将要去完成的任务等。

在综述影响正常老年人认知老化的基础上,探讨病理性认知衰退疾病——老年痴呆症的鉴别诊断,及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分析老年痴呆症鉴别诊斯的未来发展趋势。

1、正常认知老化的个体影响因素

不仅不同认知功能老化速度不同,认知老化也有其个体差异。有些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得慢一些,有些则衰退得快一些。

什么原因导致认知老化速度的个体差异呢?

当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已知有几种因素影响正常老年认知衰退:高智商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通常能在一生中持续保持相对较高的认知水平。生活方式也影响认知功能,研究表明在老年被试中,积极生活方式与高认知功能呈正相关。另一发现是,老年人的大量认知测验成绩与视觉、听觉灵敏度强烈相关,测验成绩好,视听觉灵敏度高,反之亦然。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大脑老化引起的。在老化过程申,没有一个器官比大脑更受影响。

因此有人断言:与年龄有关的认知老化是通看年龄的增长而引起脑的改爱的一种附属现象。据研究表明:相对于其它脑部区域,前额皮质的神经元减少了大约15~20%,前额皮质掌管认知等多重功能,因而可能因前额皮质神经元的减少而使注意、记忆功能下降。据报道认知老化与大脑萎缩和血流量减少有关,20~60岁的正常人其大脑皮质有少量萎缩,60岁后萎缩速度显著加快,而大脑血管的改变,尤其是微血管的改变导致血流量的减少从25岁就开始了,以后速度慢慢加大,69岁后则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寿命长短、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2、老年痴呆的鉴别诊断

老年痴呆症指智力、人格和交流功能一种混乱,是一种病理性的认知衰退。痴呆症在老年人中常见,据美国报道,65岁以上人群患痴呆症的大约有15%,主要表现为Alzheimer症,其比例在65岁老年痴呆患者中约占50~70%。

为判断老年个体是否罹患痴呆症,需要了解其认知老化是否超过其预期年龄和社会流行学所确定的特征。因此科研工作者需要在正常老年人群中收集老化预期率的纵向资料。

正常老年人群数据的价值在于可能导致对痴呆症基于认知评估上的检测革命。首先,用微型精神状况量表、CAMDEX认知测验和其它记忆、推理和信息加工速度量表评估多种认知能力。然后对分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这将提供有利的证据:即哪种测量对检测痴呆症最敏感。第二,对正常老年人的社会流行学调查可以提供常模分数,个驻所测分数某项低于常模,我们就可以在更深程度上进行考察,挖掘其老化原因。

3、鉴别诊断的一些问题

如上所述,认知功能在许多方面出现明颊的与年龄有关的变化,这在老年群体中能获得非常一致的模式。似乎就为异常认知改变,如与痴呆有关的变化与正常认知老化加以区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基础。但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止步不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合适的鉴别诊断工具

就正常认知老化而言,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想要用单一的筛选检测区分正常和升常的认知功能改变较为困难。必须是能对认知功能作出全面的评估工具。但当前还没有这样一种鉴别诊断工具。同样,在临床或实验测试中,也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考察某种测验的潜在价值时,在正常老年人群中所获得的结果常与不同类型的痴呆症患者的结果交叉重叠。无法区分正常认知老化与病理性认知衰退。

(2)无法确定具体致病原因

最新研究表明,除认知老化与年龄有关外,许多生理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感觉损伤、抑郁等都可能导致病理性认知损害。而目前我们却不能确定认知衰退状况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因为要鉴别痴呆,必须知道是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并在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加以区分。

(3)鉴别诊断的未来发展越势

有些认知衰退实际上与年龄有关,也有些可能是老化过程中疾病影响大脑的某一部位而加速了认知功能的老化,如研究证明,大脑皮质萎缩与糖尿病有关,已患糖尿病患者其认知损害较为多见。

当前主要依靠传统式的、描述式的方法鉴别和治疗痴呆。未来发展应该计算机化,在确定正常老年人认知老化常模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信、效度较高的认知评估工具,将患者认知状况和相关的健康状况输入计算机,根据常模资料,计算机就会判断出两者差异,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通过分析评估得分还可获得更多比较精确的信息,比如某人在语言表达和“执行”功能方面损伤较大,而额前叶主要掌管其功能,因此就可判断他可能罹患额前叶痴呆症。

四、老年痴呆与催眠心理治疗

我们都知道老年痴呆是大脑出现老化、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和我们常常所说的心理疾病是不一样的。但是,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和大脑功能相联系的,而老年痴呆也是和大脑功能相联系的,因此,可以推论出:人的心理活动和老年痴呆也是相联系着的。比如,人老了退休了,就会经常在心理上有失落感。感到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说话没有人听了,再没有人围着自己转了,感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下降了,工作、生活能力不如以前了,经济收入也少了,身体健康状况也经常出问题,如果心胸不开朗,难免会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同时,在老年时也容易出现生病,亲人的离去,子女离开,孤独,自己一个人守空巢等等生活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刺激,这样都可促进老年痴呆的发生。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案例:焦虑的李大伯

李大伯今年65岁,以前工作认真负责,做什么都要求很高,经常被评为工作先进分子。5年前退休在家,每天和老伴一起坐坐家务,饭后散散步,周末了儿子儿媳带着孙子来看望二位老人,李大伯的日子过的也很幸福。1年前老伴突然因病离开了他,对于这突然发生的事情,李大伯刚开始很难接受,随后开始自责。总觉得自己以前没有照顾好老伴,没有及时发现老伴的病,没有给她治疗,才让她这么早的走了。成天心情低落,烦躁不安,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总是唉声叹气。儿子害怕他一个人在家胡思乱想,就要求把他解过去,可李大伯却不愿意出门,成天就呆在家里。儿子只好搬过来和他一起住。

不久,李大伯的儿子发现父亲不光是情绪低,反应慢了,记忆力也下降了。时常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有时把日子都能记错了,有时聊天说话时突然就想不起以前那个同事的的名字了。孙子周末来家里也经常不记得,儿子就只得提醒他,该到周末了,孙子要来看看他了,只有这时,李大伯脸上才有点笑容。大家都觉得李大伯可能是因为老伴刚离开,心情不好,才会表现这样,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但是,李大伯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了,出错也越来越多了,有一次,李大伯出去买菜回来才发现自己走的时候忘了关水龙头,家里的地面上都是水,木地板也被浸湿了。李大伯更是自责,不安,认为自己没有用了,做不了事情了,变得更抑郁了,总担心自己水龙头没有关,要检查几次。又害怕自己记忆力差,记不住事情,还会出什么错。在家里走来走去,坐立不安,心烦,容易发脾气。儿子看到父亲的样子,很担心,就带他去看病,医生给李大伯用了些治疗抑郁、焦虑的药物。回家后李大伯坚持服药,1个多月后,情绪明显好转了。但是,让李大伯儿子担心的是,李大伯的记忆力仍然很差。李大伯的儿子有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李大伯可能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现在还处于早期。

解析:

从案例分析,李大伯最先是由于老伴的去世,心情不好,逐渐也出现了记忆力下降,这又加重了他的情绪变化。等他的情绪经过治疗好转后,他的记忆力却没有随之好转。而且医生也说李大伯是患了老年痴呆症。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老年痴呆除了智力下降外,还经常表现出一些心理行为症状,比如,偏执,烦躁,无目的走来走去,反复问同样的一个问题,甚至攻击,吵闹,和打人、骂人、毁物等。在这些心理症状中一抑郁最多见,焦虑不安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时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一般的说,老人性格比较内向和保守,容易产生抑郁寡欢,固执猜疑等心理,这些对老年人的衰老进程往往起到一个促进加速的作用。

这样,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心理的焦躁不安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身体的衰老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等;而这些不良心理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衰老。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医学中经常讲到“身心疾病”,也是说明身体的疾病往往都是与心理有关的,而且现在的疾病治疗上也比较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了。同样,老年痴呆也是这样,病情与心理因素有关,治疗上也要注重心理治疗的运用,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稳定他们的情绪,对自己和生活要有热情和信心。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年痴呆患者换了个新的居住环境,病情往往恶化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老年人适应新的环境能力差了,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也差了,接受新的人和事物能力都下级了。所以,如果给他们换了个新环境,新的照料者,他们往往不能适应和接受,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进食和睡眠。

据有关心理研究显示,经常有悲观厌世、焦虑和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人,可能比态度积极的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因此,对于广大老年人朋友们来说,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一定还要注意自己的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这样可以延缓我们的衰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尝试:保持豁达的心态;忘记自己的年龄,多接触新鲜的事物;坚持活动,生活要有节律;自得其乐,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中医催眠是练出来的,实践出真知!

参加中医催眠学习,就会悟道真理!

王老师

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jbzs/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