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痴呆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以我国为例,近十多年来老年痴呆发病年龄已由原来公认的65岁逐步提前到了55岁!最年轻的只有40多岁!然而,多数人在意识深处还把老年痴呆症与“自然衰老”画等号,没有意识到它的“致命性”。与此同时,国内相关专业医疗护理能力在庞大的发病人群面前还很薄弱。
老年痴呆已成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
截止年全球痴呆患者人数已达万人,其中50%-75%为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而中国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占世界同类人群的1/4。预计到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万。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老年痴呆症还缺乏有效认知。调查显示,有49%的病例被家属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仅21%的患者得到规范诊断、19.6%接受了药物治疗。大多数人的意识深处,这种疾病根本不会致命。
事实上,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老年痴呆症早期持续1~3年,中期大约持续2年,大部分病人进入晚期后在1~2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患者确诊老年性痴呆后至死亡的病程大约为3~7年。
如何及早发现并确诊老年痴呆症?
认知功能下降是老年痴呆的重要报警信号。专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障碍,做事丢三落四,忘记近期个人经历和生活中重大事件,不能记住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计算能力,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均下降等。患者还可表现出精神及行为异常,如出现幻觉、爱妄想、多疑,有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当然,上述症状并非全都是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还需要由专业医师进一步鉴别诊断。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的老年人一定要及时就诊。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手段有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摩卡量表、影像学检查等。
另外,专业医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和游戏来判断测试者是否有患病前兆。比如临床常用的询问“-7等于几?再-7呢?再-7呢?再-7呢?”如果对于这样简单的算术题却算不出来,则提醒老年人要进一步检查了。“画钟法”也是一个简单、快速发现早期老年痴呆的测试。
老年痴呆症如何科学治疗和干预?
对于确诊的老年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应该遵医嘱及时使用药物治疗。专家介绍,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干预主要是以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为首选,酌情联合应用抗氧化剂及激活神经细胞代谢等其他药物。
药物主要作用为调节相关神经递质代谢酶的活性及改善脑组织代谢,改变痴呆的病理过程,加强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及信息传递,或改善脑血流供应及脑细胞对氧、葡萄糖等的利用,从而减少致病因子对脑的损害,使受损脑组织功能恢复。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经常使用能够提高认知能力的天然物质干预,如西伯利亚冷杉聚戊烯醇制剂干预。聚戊烯醇提取自西伯利亚冷新鲜针叶,澳大利亚墨尔本史威本大学脑科学研究的试验表明,聚戊烯醇能提高认知能力、改善脑症状程度和酶活性的影响,对于脑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聚戊烯醇不仅能修复老年痴呆患者血浆AChE、MAO、BuChE功能,也能修复脑中5-羟基胺脱氨基反应的水平,使损伤的神经元介质恢复正常。
科学护理也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途径。患者家属要引导患者勇于接受患病现实,正视疾病带来的不便,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同时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包容、关心、爱护和陪伴,医院就诊,督促按时服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