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疾病常识

老人真被确诊了痴呆症怎么办

首先,家属要充分认识到,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中就有15人会患痴呆症。这是一种常见但并不会致死的疾病。“怎么可能,爷爷(奶奶)身体这么好,怎么偏偏……”我很理解家属这种难过的心情。但请大家想想患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不难想象,患者本人对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不安。经常有家属问我,该如何同患者相处,我通常都告诉他们:“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同他们接触就行,不过由于患者有健忘的症状,在接触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痴呆症是恶化还是好转,同家属对待患者的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对待患者最糟糕的方式就是,因为失败而责骂他们,或者冲他们发火。因为一旦遭到家人这样的对待,患者就会变得消沉,进而丧失做事的积极性。或者相反,有时患者会反抗,变得有攻击性。这样,除了痴呆症的核心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做事不顺,屡次出现无目的徘徊、暴力行为、大小便失禁等外围症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现在痴呆症的定义标准是,患者和家属都痛苦。换言之,没有出现外围症状的轻度痴呆症,即使伴有健忘症状,患者本身不会那么痛苦,家属护理也没有那么吃力。按照定义来看,这就算不上是痴呆症。所谓正确的护理方法,其基础是家人间包容度和宽容度的大小,以及护理方式的得当与否,会清楚地从患者身上得到体现。我将具体的护理心得总结成了“贴心陪护十大准则”,供大家参考。另外,有些早期发现的轻度痴呆症患者,虽然有记忆障碍,但其判断能力还完好。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安排,就需要家人一起商量了。比如家族的事业交给谁来继承,最后要想住在谁家,想去老年护理机构的话选哪家好,这些问题都要事先征询患者本人的意见,并注意不要挫伤其自尊。当然,是否一切都按照本人的意愿来办,尚不能确定。但了解患者本身的意愿,这对家属日后的护理都是大有裨益的。老人沮丧消沉、一味悲观,怎么办?痴呆症患者常常会沮丧消沉,觉得自己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或者出现“活到现在已是苟活,真想早点死了”的悲观想法。患者产生这些心理是有理由的,探明这些理由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家属是否对患者的失败进行斥责,并对患者发火了?一旦患者认为自己不行,对过失懊恼不已,渐渐地他们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进而变得沮丧消沉。人一消沉就会失去积极性,做事就更不顺,然后就会再次重蹈覆辙,重复之前的失败。为了让患者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挣脱,我们要尽力帮助患者。家属要找出患者常年惯做的技能,作为已经掌握的一种“程序记忆”,比如编织、针线活做得好的患者,就让患者织个什么或者缝个什么。有的轻度痴呆症患者还能给孙子缝衣服,或者做出漂亮的首饰。患者每做完一件,家属都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奶奶做得真好啊,下次还要给我做。”做不来这些的患者,可以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叠叠衣服,或者洗洗碗,即使做得不好、不熟练也没关系。做得不好的地方,就睁只眼闭只眼地放过,顺利做完后也别忘了表扬患者:“有奶奶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人长到3岁就会想要去帮助别人,老年人一直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家属注意不要挫伤患者的自尊,并要在不经意间传达出信息:他们是被需要的人。另外,很多患者会因为与家人间的交流太少而感到寂寞。这种情况下,建议一个家属一天跟患者打个招呼,如有三口人就打三次招呼,四口人就打四次招呼。如果次数增加至早晚各一次的话,那么打招呼的次数就增加了一倍,这样患者和家人之间的疏远感也就减少了。不跟老人住在一起的家属,应该定期给老人打个电话,不过谈话的内容要多加注意,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很多时候容易演变成争吵或者唠叨提醒。很多问题,家属可能都重复过很多遍了,患者也厌烦了,这时不妨选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来聊。重要的是让患者安心,觉得自己作为家中的一员,“跟大家是在同一个圈子里”的。老年人一旦安心,心情就会轻松,思想也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选文摘自《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陪护指南》图片来自网络书名: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陪护指南定价:39.90元作者:[日]浦上克哉译者:奥蓝格韩放ISBN:-7---0出版时间:年2月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版次:第1版第1次页数:开本:16开包装:平装主题词: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护理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jbzs/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