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临床体现

治療老年癡呆症,澳大和浸大研究團隊有新發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路嘉宏的研究團隊聯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李敏的研究團隊,揭示自噬相關基因NRBF2調控自噬小體成熟以及阿茲海默症病理性蛋白降解的分子機制,為發展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法提出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噬》(Autophagy)線上刊登。

阿茲海默症又稱失智症或老年癡呆症,是一種嚴重影響認知和記憶功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澳門有名以上阿茲海默症患者,而全國阿茲海默症患者約有萬。

引起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澱粉樣蛋白(Aβ)在腦內沉積。路嘉宏與合作者的前期研究發現NRBF2能夠促進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C端片段(CTF-β)的降解從而減少澱粉樣蛋白的形成,以及NRBF2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特定區域表達降低,並且影響小鼠的記憶和認知功能。上述發現已在Autophagy(年)和MolecularNeurodegeneration(年)期刊發表。是次研究首次發現NRBF2通過調控CCZ1-MON1A-RAB7系統活性促進自噬小體的成熟過程,而該過程有助於加速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C端片段的降解和減少澱粉樣蛋白的形成。研究結果提示調控自噬的成熟過程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策略。

路嘉宏(右)與蔡翠贊

相關研究獲中國科技部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檔案編號://AMJ),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檔案編號:31871)與澳大資助(檔案編號:MYRG--ICMS)。澳大博士研究生蔡翠贊和浸會大學研究助理教授楊傳斌為是次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路嘉宏為通訊作者,李敏和楊傳斌為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詳情可長按以下二維碼或登入連結瀏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lctx/10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