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超早期、早早期、早期、进行期如何警惕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
年10月9日,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民政部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首次对中国老年人走失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研究报告。
根据白皮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名老人走失;
根据年数据统计全中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万人左右,中国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高趋势,以每年递增的速度增加;中国60岁以下患者,占总患者比例的3%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其中患病率约为5.9%,而7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1.5%,80岁以上高于30%。
据深圳市民政局统计,目前深圳实际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超过万人,45岁以上居民超过万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约5万人。大多数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其实从45岁之后就开始慢慢发病。
平均每7秒钟,全世界范围内就会增加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严重的智力致残症,主要表现为近期的记忆丢失、认知下降,识别能力下降、语言组织能力下降、失去自理能力,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克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症患者已占到5%。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痴呆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四位的老年人死因。有人预测,老年痴呆症将是下世纪最可怕的老年病。
老年痴呆症主要分类:
1.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氏病(AD);
2.血管性痴呆(VD);
3.混合型痴呆,即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同时存在;
4.其他类型的痴呆(如脑外伤、中毒、B族维生素缺乏、脑积水、帕金森病、慢性病毒脑炎等引起的痴呆)。
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不足,老年健康保健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痴呆患者的发现率较低。调查发现,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发现率不到20%,其中半数以上被误诊。
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两个新的现象:一是老年痴呆的患病年龄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出现记忆力、思维能力明显下降等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二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血管损害所致的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老年痴呆症危险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
第二、环境因素;
第三、营养不均衡;
第四、脑外伤、有害气体中毒、精神类药物中毒及脑的炎性疾病;
第五、吸烟、过量饮酒;
第六、中年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症、糖尿病、肥胖、睡眠障碍等。
所以当我们发生记忆力下降、减退及近记忆丢失的情况时,应当引起重视,老年痴呆症是可防可控的。
老年痴呆症超早期发现之我们可以帮助到您
在众多就医的患者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老年痴呆的超早期,只是觉得最近休息不好、事情太多、年纪大了,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了那些身体带给我们的“信号”,对待健康我们应该“小题大做”。
其中55岁的一位男性患者经朋友介绍前来找我就医,患者之前已经做了脑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大脑机能减退、大脑一过性缺血性改变、大脑动脉弹性减退。
我当下为患者解读报告,询问平时是否出现记忆力衰退、近期记忆丢失、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患者说什么是近期记忆丢失?我说比如刚刚的事情容易忘记,思路突然中断等情况,患者想了一会告诉我说是有一次召开会议时,讲到一半突然大脑一片空白,然后看着台下的员工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助理以为患者是口渴了递上了水,无奈停顿片刻后依然无法修复当时记忆,最终只能直接结束会议。我与患者说事实上,你已经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
当下我建议用药物干预,因为患者现在只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及早的干预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不及时干预任病情发展下去的话再用药物治疗想要控制就没有那么容易,患者表示接受用药,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患者一直坚持用药干预、定期复查,通过几次复查监控显示,大脑机能在药物干预下,α节律变慢,α波泛化有明显改变。后续反馈感觉头部明显轻松了,开会时也不会讲话突然中断不知道要讲什么,头脑清醒了许多。
一说到老年痴呆症,大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所以55岁的该患者觉得自己离老年痴呆症还很遥远,其实痴呆症已经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在年轻人群中也不乏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受损、社会功能障碍等现象。在中国现在也有一些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我们应该做的能做的就是在早期的时候发现大脑功能异常,及时的改善,避免疾病继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