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临床体现

科学综述细胞出版45年编辑部的故事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http://m.39.net/pf/a_4790073.html

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对科研界比较熟悉的读者一定听说过“国际学术三大刊“的名号:CELL《细胞》、Science《科学》和Nature《自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三本期刊以及他们背后的出版方代表了科研出版的最高水平,但是大家对他们的声望恐怕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细胞》诞生于年,是励讯集团旗下科学和医学健康信息分析提供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学术刊物。它也是“三大刊”中最年轻的。然而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来看,45周岁的《细胞》已经处在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发展阶段,日趋成熟。

今天,小编就请大家走进细胞出版社,走到学术编辑中间,听他们讲述一流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要经过多少考验,同行评议和审稿是怎么进行的,学术出版的价值何在,以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和传播。

《细胞》出版45年

——编辑部的故事

医院牵头成立实验室两年后的今天,JayRajagopal拿出一本《细胞—干细胞》,这本期刊收录了他的团队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这篇文章表明,从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制备肺干细胞是可能的。研究人员们想用这些干细胞来测试能应对这种基因疾病的药物,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

对于当时年轻的发育生物学家Rajagopal来说,这篇发表在细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的研究和评论性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的论文带来了他所期盼的一切机会:从演讲邀请到获得研究资助。他说:“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这样的组织获得资助,是科研生涯成功的一个证明。”“这真的很重要。”

Rajagopal说,甚至出版的流程本身也有帮助。从编辑团队的提交审查、该领域科学家的同行评议,到修订和最终编辑,这一过程是高度协作的:作者和编辑共同推进科学进步。

他说:“多亏了编辑和审稿人,这篇论文比最初提交时要充实的多。”“而且如果评审令论文更好了,那么大家都受益了。”

工作中的编辑

用办公室的冰箱贴拼出“移液管很强大”(pipettesarepowerful)这样的短语并不常见。但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细胞出版社的确与大多数出版社不同。

首先,每位编辑都是科学家。“我们的编辑都是博士出身,大多数人都接受过博士后培训,所以我们更多地是以科学家的身份来担任编辑一角色的,”约翰·范(JohnPham)说。他于年成为《细胞》的主编,这是该杂志45年历史上的第四任主编。

图为:《细胞》主编约翰·范

他说:“科学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出版一本人们会想读的期刊杂志,研究人员也会为与之发生的联系而感到自豪。”“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工作。赢得信任,建立关系,了解我们所覆盖的领域,以及提供出色的同行评审和作者服务,每个环节显然都很重要。”

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细胞》发表了两篇文章,描述了参与相分离的分子的特性,相分离是一种细胞内的成分在没有膜的帮助下彼此分离的过程,就像油与水分离一样。这是一种没有出现在主流期刊上的科学研究,而发表此类论文是有风险的。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现象,人们对报告中的发现是否与发生在细胞内部的过程相关存在疑问,因为这些发现来自于类似于试管环境下的实验。

编辑团队和几位审稿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劳拉·斯泽扎克(LaraSzewczak),一位《细胞》的高级编辑,挺身而出为文章辩护,并通过同行评议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审查。她说:“相分离的潜力是巨大的,相分离的蛋白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小编注)之间存在联系。”“对于编辑来说,在发表具有投机风险的论文和愿意为研究的潜力承担一定风险之间,可以有一个平衡。”

图为:《细胞》高级编辑劳拉·斯泽扎克

“这次论文发表开启了整个领域,”范说。“我们的一位编辑看到了这个研究想法中的潜力,发表了这篇作品,期刊随之开始看到围绕着此课题展开了讨论--事实上本刊成为了学术讨论的摇篮。”

《细胞》(出版社)效应

鉴于《细胞》相对年轻,这种学术影响力是相当可观的。《细胞》的同行期刊《科学》和《自然》诞生于19世纪,而《细胞》则诞生于年。当时本杰明·勒温创办了《细胞》杂志,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一部分。年,他购买了这个名称,并成立了独立的细胞出版社。年,《细胞》被爱思唯尔(Elsevier)收购——爱思唯尔专门从事科学和医学健康领域的信息分析业务,也是励讯集团的一部分。

快进到今天,细胞出版社目前拥有近50种出版物,还有更多的期刊正在筹备中。对于《细胞》和爱思唯尔旗下另一领先的公共健康医学期刊《柳叶刀》的董事总经理安妮?基特森(AnneKitson)来说,期刊出版关乎创建平台,并让研究人员在如何分享他们的工作上拥有选择权。她说:“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使命,就是支持科学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而科学家需要展示成果的平台。”

图为:《柳叶刀》和《细胞》董事总经理安妮?基特森

首先,《细胞》已经开始涉足物理科学领域,从创办三种新的期刊开始。年创办的Chem专注于化学及其子学科,年创办的Joule强调能源和物质,年夏天创办的Matter则是细胞出版社的第一本材料科学期刊,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后续动作。

图为:Chem、Joule与Cell期刊

规划中的其他新刊将聚焦环境变化和可持续性、以医学为导向的研究和数据科学。这也顺应了跨学科研究的世界趋势。Joule期刊主编菲利普?厄尔斯(PhilipEaris)说:“细胞出版社为思考更广大的问题和打通科学门类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转变是“西学东渐”。中国正迅速成为世界研究领域的一支力量。得益于政府对科学的慷慨资助,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度正在建设世界级的研究设施,以吸引国际科学家和那些从世界一流机构获得高等学位的归国人才。

“三年半前,我们在中国连一名全职员工都没有,”细胞出版社的总编辑、《免疫学》的主编彼得·李(PeterLee)说。“而现在,我们在中国的团队正在不断壮大。”

以服务全球科学界为使命,细胞出版社正在积极开拓传播研究成果的渠道,同时保持《细胞》作为一流期刊的高品质,不辜负作者和读者对品牌一直以来抱有的高期望值。

除了全球影响力之外,需要我们去影响的还有很多。细胞出版社还积极参与解决对科学界很重要的问题。“年,我们推出了STAR模式,它就像一个配方,描述了能够复制实验的成分和过程,”细胞出版社的编辑副总裁黛博拉·斯威特(DeborahSweet)说。她解释道:“STAR旨在改善对研究方法的沟通,我们一直听闻这是基于已发表论文复制试验和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

论文发表之路

一个星期二下午。

九位《细胞》编辑正围坐在一张会议桌旁。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张卡片,一面是绿色的,另一面是红色的。他们逐一讨论同行评议返回的文章。对于每篇论文,责任编辑都会对论文本身和审稿人的反馈进行分享和反思。然后小组决定该论文是否已经达到发表标准,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者是否并不适合他们的期刊。

这些讨论是深思熟虑的,也经常是“火花四溅”的,特别是当参与同行评议的专家反馈的角度和建议出现分歧时。

此时就需要编辑们介入,如果有人将卡片从绿色翻成红色,表示他们有问题或评论:“我不清楚这个实验到底能增加什么,”一位编辑说。“关于这一点,最支持的评审专家说了什么?”另一个问道。“我喜欢这篇论文的工程学部分,这可能会引起广泛的兴趣,”另一个补充道。

几分钟后,责任编辑环顾房间,请大家表决。会场上竖起九个大拇指,宣告论文将被发表。

每年投递给细胞出版社的数千篇论文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发表。有的未经审查就被驳回;另一些则是经过同行评议后被否决的。但苛刻的筛选过程确保了细胞出版社的期刊只刊登最能激发兴趣和具有开创性的科学发现。

坐在办公桌前就能收到一篇完美的论文是很罕见的。为了将最好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细胞出版社的编辑们积极地四处寻觅素材,提供建议,这意味着离开办公室。事实上,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参观实验室和参加学术会议,联系研究人员,与研究生,年轻的研究人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交谈。每一次交流都是一个了解科学进展的机会,也是了解科研课题的机会。

这正是约翰·范的热情所在。他说:“我工作中最棒的部分就是与人交流。和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充满激情的人在一起交谈会让你充满活力。”

细胞出版社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lctx/1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