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
方法:
将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具体病情施行针对性护理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痴呆症患者逐渐增多,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的下降和行为障碍。患者起初会出现情绪不稳、性格改变、抽象及理解思维能力下降,慢慢出现记忆障碍,当疾病发展到中晚期,工作、社交能力进一步下降,甚至不识亲朋、走失,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该病常多发生在50岁以后,隐匿性起病,呈进行性发展,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及早施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延缓病情进展,尤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很有帮助。本科室年1月~年12月根据疾病特点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了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年12月本科室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中的诊断标准[1],根据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dementiarating,CDR)[2]进行病情分度,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3]进行病情评分。将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53例。试验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76.34±4.8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1例,高中(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6例;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13例;ADL评分30~54分,平均(42.68±4.75)分。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76.60±3.5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9例,高中(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5例;病情程度:轻度9例,中度26例,重度13例;ADL评分31~52分,平均(43.37±2.98)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及ADL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口腔护理和压疮护理,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需专人辅助做好生活护理;定时、适量、均衡饮食,防止误呛,不宜过饱,忌食烟酒;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医患的沟通交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以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重视安全护理,将危险物品收藏好,以防伤人和自伤,加强看护,防止摔倒及迷路走失等[4]。
1.2.2试验组
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制订康复训练计划。①轻症患者:鼓励其做些适度的运动来加强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延缓病情发展,如推车走路、缓慢爬楼梯、慢速散步、有氧运动等锻炼项目。运动时要有人陪同,防止受伤[5]。②病情中度患者:协助指导其自理生活,如沐浴更衣、刷牙洗脸等,这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重要环节[6]。协助其做些适当的体格锻炼,在专人的指导下,每天行走或运动15~30min,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直发生。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安排听轻音乐、下棋等。指导其养成个人卫生习惯。③重症患者:协助其做些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退化。可以给其一些视听方面的外界刺激,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思维能力[7]。
1.2.3效果评价
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该量表的内容包括两部分:①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包括定时上厕所、进食、穿脱衣服、洗漱、行走和洗澡6项;②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打电话、购物、做饭、做家务、洗衣、服药处理自己钱财和使用交通工具。评分标准采用1~4分评分法:1分=完全自理;2分=有些困难;3分=需要帮助;4=全靠他人帮助。总分
16~53分,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差[3]。
1.2.4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发放和资料收集由专人负责进行,向两组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匿名填写。康复护理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发放问卷48份和53份,所有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回收率均为.00%。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在ADL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痴呆症患者因智力的全面减退,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其生活自理能力尤其低下甚至完全丧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是目前精神预防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有效地施行针对性护理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无疑有所帮助,从而减轻社会负担[8]。因人而异,遵照个性化的原则,根据病情程度、性格特点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老年痴呆症按照CDR量表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患者有记忆力、计算力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工作能力,但其生活自理能力尚好,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时,即已发展为中度老年痴呆。如果发展到完全不能生活自理、卧床不起时即为重度老年痴呆。本研究中康复训练计划的侧重点依病情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患者重点在于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认知、语言、记忆力等的功能,而生活自理能力则侧重预防;对病情中度患者则要协助其做些适当的体格锻炼,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遏止其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重症患者的护理康复重点在于帮助其肢体的被动活动并适当应用一些促智力药及抗精神病药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命[9]。本结果显示,试验组53例患者通过有针对性康复训练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在掌握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施行针对性护理康复训练计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回归社会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症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