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川,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会员。现从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新药研发平台的科研管理工作。
输
今年的9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据阿尔茨海默症全球报告()报导,全球痴呆患者达万(多数是阿尔茨海默症),至年痴呆患者人数预计将上升到1.3亿。在我国,年被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达万,年预计将超万。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诊率低,公众对该病的不了解和缺少有效药物,使许多患者丧失了早期发现、治疗的时机。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谈起老年痴呆症,我就想起年上映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mberme》。这首歌唱出了对挚爱亲人患老年痴呆症后从记忆中离你而去的悲伤和无奈,感动了无数观众落泪。老年痴呆症,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德国医生Alzheimer于年首次报道了1例51岁女性痴呆患者的病例而得名。
通过电影的描述,加深了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它真的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因为老年痴呆症带来的危害巨大,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以引起全世界人们足够的重视。
如何开发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症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原因是什么?科学家又是如何努力去寻找治疗药物呢?首先,药物开发要搞清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作用靶点,针对靶点再寻找合适的药物,类似钥匙(药物)开锁(靶点)的原理。从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开始,人们就一直在苦苦寻找“记忆大盗”的踪迹。已发现可能的三种主要发病机制是:
1
1
1
胆碱能学说是70年代提出的,科学家发现记忆与脑内的胆碱能系统有重要的关系,认为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失是导致AD疾病的关键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首选药物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但该类药物的种类太少了,临床上使用的有:多奈哌齐(年批准上市)、石杉碱甲(中国原创药物,年批准上市)、卡巴拉汀(年批准上市)和加兰他敏(年批准上市)。而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只能缓解早期病人的认知障碍,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
抗早老性痴呆药物石杉碱甲,该药是从我国特有植物千层塔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1
2
1
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是80年代提出的,科学家在AD患者脑血管中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并进行了基因测序,研究发现它与AD有关的多种基因突变有关联。目前,Aβ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的元凶,Aβ沉积和聚集可引起突触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改变,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聚合形成寡聚体,后者生成β折叠的片状纤维,并继而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不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斑块。(图片来源:NatureReviews/Immunology)
1
3
1
Tau蛋白学说是科学家发现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AD神经退行性变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当它被过度磷酸化,会造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Tau蛋白的高分辨率蛋白细丝结构,该成果有助于药物研发。(图片来源: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哪儿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