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脑血管病是头号大敌
55岁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患病率达39%,其死亡率也急剧上升。杨兴奎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危害尤为严重,一旦发生心梗,猝死可能性极高。如果在长期熬夜、吸烟、情绪激动后,持续出现胸痛、胸闷、冷汗等,应尽快就医。二
骨折是“第二杀手”
??????????????????????在我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都会因骨质疏松而遭遇约37万起的骨折事件,60岁后的发生率更是急剧升高。杨兴奎指出,饮食不均衡,接触阳光少,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系数升高。如果50岁出头,稍稍运动就觉得腰酸背疼、膝关节酸软、脚步虚浮,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三
老年痴呆症来袭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中风之后老年人的第四大杀手。
杨兴奎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约为7%。
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65岁后增加到10%,80岁后会超过30%。
人们对老人的锻炼和营养等问题
仍存有一些认识的误区
为避免让自己爸妈“踩坑”
大家快来学习
并提醒爸妈多注意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常言道”
也许是误区
↓↓↓
误区1:千金难买老来瘦
真相
体重过低对老年人有很多影响——容易引起免疫力降低,导致患病风险增加、骨折风险增加、受伤后恢复缓慢、抗寒能力下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成年人体重过轻的判断标准是BMI<18.5,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增加,体内脂肪组织也会增加。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BMI最好不要低于20。
当然,老年人也要避免肥胖,体重过高对老年人健康也不利,容易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老年人BMI最高不要超过26.9。
健康指南
对于体重过低、消瘦虚弱的老年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增加体重:
除一日三餐外,适量增加2~3次加餐;
选择能量和优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蛋糕、奶酪、酸奶、坚果等;
适量参加运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保证充足睡眠。
误区2:老人少吃肉和豆
真相
肉类(如:猪牛羊等瘦肉、禽肉、鱼肉、虾肉等)含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对维持老年人肌肉合成、预防老年人贫血十分重要。
大豆和豆制品富含蛋白质,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含钙高,有利于增加老年人钙摄入。老年人应适当食用这类食物,有利于健康。
健康指南
老年人每日的肉类和豆类摄入量可参照一般人群的膳食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畜禽肉40~75克,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对于消化能力减弱,或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可以将食物加工成细软状,配以合适的烹调方式:肉类可以切丝或切片烹煮,也可以制作成肉羹、肉泥、肉丸食用;多采用炖、煮、烩、焖、烧等烹调方式,少吃煎炸、熏烤的食物。另外,还要确保适当的营养摄入:
最好每天能摄入克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优先选择脱脂或低脂奶;
除了奶类外,还可以多吃天然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黑木耳、芹菜、油菜等。
误区3:少做运动防跌倒
真相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同时也易出现肌肉衰减等问题。确保营养摄入和适当锻炼可以有效延缓老年肌肉衰减。户外活动同时有利于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可以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每日钙质摄入,增强骨骼健康。健康指南
老年人要适当锻炼,量力而为: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以舒缓自然为主,不要勉强自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举重等)。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相对适合老年人。关节不好的老年人应避免爬山、骑单车等运动。作为子女
孝敬父母不只在重阳节
平时也要多多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