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相关医院

爱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变化惊人请谨防孩子

祛白酊 http://m.39.net/pf/a_4618880.html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邻居深夜吐槽:

“快被儿子气死了,大周末的不好好学习,只想拿我的手机刷短视频,说啥都不听,藏起来还被他找到。

骂他他就说,我能看为什么他不能看……当妈太失败了,有没有谁家的孩子也这样?”

结果不到半小时,评论区全是各种感同身受。

不得不说,孩子对短视频的沉迷和依赖,已经成了父母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甚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发生:

一位16岁男孩刷短视频受直播博主哄骗,一夜间刷丢了十多万元;

一位10岁女孩刷短视频平台点开不明链接,被骗了5.4万元;

浙江一位6岁男孩模仿短视频特效,自抠眼球以达到“凸眼”效果,结果损坏眼部血管;

.....

一个个悲剧,都在提醒我们:

如今的孩子,正因为短视频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和健康。

所以,请家长务必注意:不要再以任何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01长期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大脑受损严重

有人在网上提问:“有哪些东西,孩子千万不能碰?”

高赞回答是:

“孩子千万不能碰的东西之一,就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

而在一堆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快感的东西中,短视频位居榜首。

无数大脑还没发育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根本抗拒不了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沉迷其中。

真人秀节目《放学后》中的女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

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

饭前两小时不干别的,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上了。

虽然爸爸试图阻止,但也无济于事。

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做什么都兴趣缺缺的模样。

大部分痴迷短视频的孩子,在某种程度已经呈现出“行为上瘾”的症状:

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就是控制不了无法自拔;

明明已经不碰手机,但一静下心来满脑子都是短视频的画面;

明明刷的时候精神百倍,但放下手机后就十分沮丧颓废。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阿尔特在讲“行为上瘾”时提到:

“这是一种个体无法抵抗的快感。

虽然短期内可解决心理需求,但长期却会造成严重伤害。”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也在研究中发现: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

而沉迷短视频上瘾的大脑,结构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大脑一样,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足。

神经心理学家更是一针见血指出:

“长时间依赖如短视频一类的娱乐活动,短时间内得到的反馈体验或网络娱乐,会改变大脑回路,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

从而导致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

随着孩子“行为上瘾”,孩子大脑中主观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退化严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受到抑制。

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很难喜欢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最主要原因。

“沉迷”短视频正在严重损伤着孩子的大脑,家长们千万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undefined

02短视频,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自己实在难以抵挡短视频带来的“诱惑”。

本来期末考试不太理想,很想利用假期为自己多“充电”。

但还是忍不住频频拿起手机,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

他这番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的心声。

别看短视频就几分钟,它的“成瘾机制”却伤害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身边一位从事二十多年职校教育的朋友曾感慨:

现在布置学生课余看一本稍微厚一点的名著,最后能真正成功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

这些孩子一到课间,书本都不翻,全把时间花在玩手机、刷小视频上。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没办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电影,跟大脑“多巴胺回路”,即“奖赏反馈”有关。

孩子刷短视频时,大脑每隔几秒就有反馈,就有奖赏。

而学习的体验感和刷短视频截然不同。

当孩子已经习惯“大脑快速奖赏”的模式时,他就很难长时间聚焦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上。

更别说要他挑战稍微有点难度的任务。

堂姐家的小儿子就是一个严重的“短视频依赖者”。

原本学习还算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二,随着学业压力越来越重,他反倒把大量的课外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在他眼里,刷短视频轻松又有趣,每次拿起手机,仿佛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跟他交谈后,发现他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

而是一翻开书本,脑子里总出现乱七八糟的短视频画面,根本没办法专心学习。

短视频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时间,还有他宝贵的专注力。

undefined

03短视频,正在破坏孩子的三观

有一次去某家五星好评饭店吃饭,隔壁桌的一个小孩引起了许多在场的人的注意。

她看起来不过八九岁的模样,却穿着大胆成熟,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

同桌的大人在用餐,她拿着自拍神器各种摆pose,对着手机屏幕搔首弄姿,嘴里不停说:

“给你们看看五星好评的饭菜是怎么样的。

我吃一口试试,要是觉得喜欢请一定要打赏哦。”

虽然知道她在录短视频,但她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三观令人堪忧。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各种鱼龙混杂的内容扑面而来。

(截图来自网络)

尤其一些混乱不堪的短视频传递出来的三观,更是毁人无数。

前段时间,一条主题为“正确迎接老公下班的方式”的短视频火了。

猎奇心重的网友打开一看,却是一个又一个老婆和孩子跪趴“卑躬屈膝”的画面。

(截图来自网络)

甚至还有这种拿孩子当“玩具”的视频:

懵懂无知的孩子,被父母拉在门边上的透明胶带撞得糊里糊涂,丑态百出。

可身边的大人没觉得有什么,只图好玩。

或许在拍视频的人看来,这些都无伤大雅。

但参与拍视频或看视频的孩子呢?

恐怕只会合理化这些做法,甚至还植入一种错误的观念:为了博眼球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

“过度让孩子沉迷低俗短视频等网络资讯,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三观的发展大有损害。

孩子会出现冷漠、自私、暴躁、焦虑、抑郁、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接触过多低俗、审丑、畸形价值观的“低级快乐”,葬送的只会是他的前程。

undefined

听过不止一位父母抱怨:

“为什么别的孩子自制力那么好,就我的孩子沉迷手机,痴迷短视频?”

这些父母每次问题爆发,就把矛头指向短视频平台、三观没有下限的博主,却很难意识到:

孩子痴迷短视频,恰恰映射出自己的教育缺失。

余杭一位11岁男孩,在一次晚饭后被爸爸“气”到离家出走。

原因是他想刷一会手机,可爸爸却不同意,还当着他的面自顾自地刷短视频、玩游戏。

爸爸的举动彻底寒了他的心,思前想后,他离开家里独自在外呆了整整一晚,不愿再见到爸爸。

也许爸爸拒绝他,是不想让他小小年纪就沉迷短视频。

可这种“教育”毫无说服力,因为连爸爸自己都忍不住沉迷手机,谈什么管好孩子,让孩子自觉远离短视频呢?

李玫瑾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一个沉迷短视频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一对在教育上偷懒的父母。

这些父母从不在乎把手机丢给孩子的后果,甚至纵容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短视频上。

他们习惯以“已经把手机设置为青少年模式”“短视频里有很多好的知识让孩子学习”为由把手机扔给孩子,放任不管;

或者是自己不管不顾的玩手机,完全不在意给孩子做了多么错误的表率。

到头来,孩子在虚无的网络世界里愈发空虚、迷茫,他们却表示无能为力。

孩子沉迷短视频,就是父母教育缺失的恶果。

因为归根到底,真正能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从来都是父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xgyy/1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