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退化疾病,早期症状容易与自然衰老混淆,等症状明显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如何实现快速早诊?近期,新加坡科研人员研发出一套血液检测系统,经实验表明,该技术可通过测试人体的血液来确诊其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
新型血检技术1小时确诊老年痴呆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他们研发出一套检测系统,通过检测血液样本即可快速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到晚期才被发现,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提升该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下属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副教授邵惠琳领衔的团队发明的这个名为Apex的系统,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早在患者还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就发现病情。
目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让患者接受脑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扫描,需要依赖复杂的检测设备。而Apex测试费用只需30美元,仅为扫描价格的1%,且操作简单,结果可在一小时内出炉。这一新检测系统将对现有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管理体系提供强大和有效的辅助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大脑中贝塔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蓄积导致脑细胞受损。这种蛋白质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进入循环系统。Apex检测系统利用传感器上的数以百万计的纳米孔捕捉血液中可能存在的这种蛋白质,一旦捕捉到就会发出红色信号。感应器捕捉到的这种蛋白质越多,红色信号就越强,代表病情越为严重。
该团队招募了84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其他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以及身体健康者等。PET扫描和Apex系统血液测试对比结果显示,Apex能准确识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认知障碍患者,并能将他们与健康人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区分开来,准确程度与PET扫描相当。
老年痴呆早期四个信号,不易察觉
1、记忆力出现明显下降
记忆力的下降本事老年人大脑机能出现退化的一种表现,一般情况下并不明显。而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记忆力的明显下降,比如总是忘记了东西放在哪,对日期和时间甚至是季节等都会感到困惑,那么可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记忆力下降了。患者及时家属就要多多注意了,不要忽视老年人的这种变化。
2、说话常常语无伦次,含糊表达不清
对于一个正常的老年人来说,语言能力也会出现下降,一般只是表现在说话可能比较缓慢,伴随着听力的下降等,而某一天出现了语言表达上面的问题,比如一句简单的事情,总是很难表达清楚,前言不搭后语的,甚至总是含含糊糊说来半天,你却一句也听不懂。这种情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平常语言清楚,表达能力比较突出的人突然出现这种变化,就要注意了。
3、判断能力出现明显下降
判断能力的大幅下降,也是老年痴呆早期的一种症状。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老年人总是放错东西,平时家里的拖把可能总是放在阳台,而判断力的下降可能总是让老年人把东西放在客厅的情况。类似这种细节性的举动,很多人会责怪家里老人不懂放置物品,其实不然可能是他的判断力以及下降,可能会出现老年痴呆的情况。
4、情绪变化比较大,像个小孩子
我们经常会说人老了,就像个小孩子,或者称呼一些顽皮的老人叫做“老小孩”,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称呼,说明精神好,状态佳。而对于那些情绪变化大的老人,其实也像个小孩子,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敏感,容易发脾气,甚至有时是莫名其妙的生气,一点小小的不顺心举动都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异常,也如同小孩子一样。
预防老年痴呆,从日常小事做起
1、多用脑,勤锻炼
应该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多做思考运动。活跃的脑部会让脑神经处于持续工作的状态,不至于退化。建议老人可以在平时下下棋,或者是适当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甚至可以向年轻的小辈们学习一些新的事物。
2、饮食要注意,心态放平
在日常饮食上可以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譬如牛奶等,豆制品也是适宜多多益善的食品。三餐应该吃的更为清淡,减少肥肉等高热量的食物的摄入。心态上的乐观也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很大帮助,记忆力下降对于老人群体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太严重的情况就可以放宽心。
3、家人多多陪伴
这一点很重要,家人的陪伴对于空巢老人群体是很欣慰愉悦的事情。缺少陪伴,孤单的老人们就会时长陷入一种悲观,闷闷不乐的情绪中,时间长了,患老年痴呆的几率就很大了。
4、防治三高疾病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三高疾病,也被叫做富贵病,就是好的吃多了,导致身体不消化形成的。而三高疾病会让人体血液变得黏稠,不利于血液循环和机能供血。容易让大脑因为供血不足和缺氧问题,导致失去思维能力。这样的症状维持久了,就会容易造成老年痴呆。
5、少用含铝产品
铝制品在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能够说明铝对老年痴呆的影响,但是老年痴呆的患者的大脑中往往会含有较高的铝含量。所以当我们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为了自己大脑的健康,也要远离这些铝制品,像食品中常用的明矾就是硫酸铝钾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明矾的油条与粉条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减少食用。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自新华网、39健康网、三九养生堂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