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饮食调养

金棕榈大奖影片下的爱情,是如此真切又让人

本文作者:胡小仙

这个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一座浪漫、艺术和历史之都。这里有《茶花女》爱而不得的痴情爱情,有《巴黎圣母院》无私奉献的爱情,有《巴黎,我爱你》浪漫邂逅的爱情……这些关于爱的故事,让这座城市越发的迷人。

可是,今天说的这部电影如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婚姻与死亡。

电影看到最后,让人连挣扎的想法都没有,就直接沉入海底。真实,太过于真实。婚姻走到底不仅仅是共同生活、彼此扶持,还要接受肉身衰败后相知相惜,以及陪伴对方走向死亡的理智。

没有谁在结婚的时候会去想死亡这件事,但是一路相伴到老,避免不了走到见证对方死亡的荆棘地。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七十岁时执导的《爱》这部电影,女主角埃玛妞.丽娃出演时已经85岁。男主角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82岁。他们演绎的这对耄耋夫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近完美,宛如这一切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

电影巧妙的通过身边的几个细节进行反衬、对比和烘托。让影片来得更加忧伤、深刻。论剧情,缓慢而平静,谈不上精彩;论惊艳,男女主角虽然气质优雅,双双都是影帝影后的重量级演员,但毕竟美人迟暮;论艺术,影片更像是一部发生在身边的记录片,毫无生机与悬念。

那么电影究竟探讨的是什么呢?

片里有:忧虑、焦灼、不解,迷茫,悲愤,无力,绝望,所有这些词似乎都是负面的。可是,这并不改变电影获得的肯定,不仅荣获第85届奥斯卡多项大奖,还勇夺金棕榈大奖,金球奖,男女主角分别获得威尼斯影后与影帝。这一切,不是凌空席卷而至,而是电影里一点一滴“精雕细琢”的刻画出来。

世界经典小说名著4册人间失格+罗生门+月亮与六便士+我是猫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旗舰店¥59购买

影片讲述的是两位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安妮和乔治,居住在巴黎。他们有一个女儿已经在另外一座城市成家立业。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晚年的生活被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清晨,一起做早餐、看报;午后,坐在客厅里看书。客厅里有一整面墙的书,阳光从两扇窗户洒落进来,温暖而轻柔,在两扇窗之间还有一架黑色的钢琴,他们都是音乐教师,偶尔的安妮会弹上一首经典的乐曲。有时候,他们还会赴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这是一对令人羡慕的老夫妻,夫妻关系和睦,兴致爱好相同,生活条件优渥。倘若没有那场突然而至的中风,或者他们会一直安稳的过下去。

知性、优雅,还有些清高的安妮突然中风,手术失败,半身不遂,只能靠丈夫帮衬,才可以行动。回到家中,她尽量表现出与往日相同的神态,平静礼貌的让丈夫帮助她移上床,然后安静的看书。

安妮通过看书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实际上是为以后的失控埋下了伏笔。

几天后,她才流露出担忧与恐惧,她暗示丈夫这样活着没有任何的意义,并让丈夫承诺她,医院。

乔治温和地安慰她:一切会好的。

安妮的学生来到巴黎出演,他带上一束花来看老师,乔治让学生坐在客厅,良久,他才推着安妮出来,坐在轮椅上的安妮还像以前一样神态安神,着装整齐,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她微笑的聆听学生所获得的成绩,为他高兴,同时拒绝他对自己身体上的关心。为了掩饰自己身体残缺的尴尬,她让学生为他们弹一首G大调弦乐。

最初,乔治每天帮助安妮做康复,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他,仿佛随时会摔倒。他只能请钟点工,请护工协助自己。

面对哭泣而无助的女儿,他无神的看着她说:“过一天是一天吧”。从“一切会好的”,到“过一天是一天”。乔治深感无力。对一个老人来说,未来都没了希望。

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丰采照人,地位多么显赫,面对病痛与年老,却是一样有无力感。这一点安妮和乔治一样清楚,就在乔治去参加朋友的葬礼时,安妮企图从窗户上跳下去,只是她爬不上窗户,而摔到在地上。回家的乔治知道她想做什么,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默默地扶起她。多年的夫妻,他们早已经知道对方要什么,不仅是理解,也是无助。他知道她的想法,但是他能怎么做呢?即便她活着痛苦,他除了陪伴,还能做什么?杀了她?不,他做不到。

影片中出现两个意味深长的场面:一是镜头对着房间里两幅大自然的油画;另一个是飞鸽。飞鸽第一次飞进他们家时,乔治将房间门关上,将它赶到窗外,任它飞走;第二次飞鸽进来,乔治关上所有的门窗,拿上一块布,颤颤巍巍地扑住它,将它按捺在怀中。如果说油画隐喻着他们失去自由与外面的世界,那么乔治对飞鸽的态度,也就暗示他对安妮的不同的想法。前者是希望飞鸽能够得到自由和希望,后者预示着失去自由与未来。

安妮越来越迟钝,一天早上起来,她发出恐惧而凄凉的声音,她尿床了。乔治一面安慰安妮,一面将她拖到轮椅上,去收拾透湿的半个床单。安妮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再次中风。她的神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坚决不吃东西,无论乔治怎么哄她,她都紧紧的闭住嘴巴,这成了她最后能够维持的一份尊严。

情急之下,乔治突然扇了安妮一个耳光。然后,乔治呆住了,这比扇他自己嘴巴还要令他难受。

请来的护工给安妮洗澡,安妮发出动物般的嚎叫;护工用力的给安妮梳头,拿着镜子逼着她照自己那张已经扭曲的脸。乔治忍受不住,愤怒的辞退了护工。

看到妻子桎梏的痛苦,他才体会对一个无法自理的老人来说,体面的离逝,也许才是一种幸福。那天,她选择跳窗,或者是对的。

当某天妻子又一次因为痛苦吼叫时,他坐在床沿轻抚着妻子的手,给她讲了一个故事。等妻子安静地睡着了,他突然举起枕头,将妻子整个脸部捂住……

她终于解脱了,他给妻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床单,并在她的身体四周摆上鲜花,安静的躺在床上的她,又成了一个优雅、知性的音乐教师。

“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死亡也是不讲理的。明明是高级知识份子,却会在晚年患上老年痴呆,成了愚蠢的老人;明明是运动健儿,却可能晚年半身不遂,连基本的行走都困难;只有很少很少的人,才会在安静的睡眠中离逝……

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或者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能够安然的死去,而现实却会呈现出复杂的面相。

无论我们怎么诉说老年的悲哀和困惑,有着太多的不甘与遗憾,却也无法改变老去的事实。

年老,成了所有老人心里的阴影,他们宁可一个人沉默的受着万般苦离去,也不愿意屈辱的接受他人的同情,这是一个老人最后的尊严和意义。

杨降先生说“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退一步想,死亡,也是一种留白。倘若将这一点看清了,病痛,也是我们生命中虚妄的一部分,当面对无法承受的痛,死亡也是一种救赎。谁又能说死亡,不是通向永恒的另一个世界呢?

乔治用枕头闷死安妮的刹那间,其实是经过一番挣扎后的觉悟。与其看着妻子在病痛中煎熬着,不如在自己还有一口气时,成全她,也是成全自己。

生死离别如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有一天,我老了,希望死亡不会变得那么困难。也希望每个逝去的生命都在最后的时刻,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体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ystl/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