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饮食调养

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新发现一览

电休克治疗(ECT)已成为心境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等疾病的标准疗法。它广泛应用于各患者人群,并且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疗效显著。当老年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对药物不能耐受或是急症发作时,可考虑ECT治疗。即使是在有多种躯体合并症(如心血管、肺、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体弱患者中,ECT也较为安全。此外,电休克治疗能够快速救治有强烈自杀意图的老年抑郁患者及精神科急症,如紧张症。

尽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证实,但ECT依然存在缺陷,包括其副作用(主要是一过性的认知障碍)及其疗效的有限性(C/M-ECT除外)。

新的研究提供证据表明,ECT对于老年患者是有效、安全、可耐受的。本文综述了ECT对老年抑郁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现有相关证据。

疗效

1、高龄是应答良好的预测因素

最近几项研究针对ECT治疗老年抑郁的疗效提供了深入了解。Rhebergen等发现,每周2次、共6周的电休克治疗后,患者对ECT的应答存在三种类型(快速应答、中速应答和无应答型),而高龄与快速应答相关联:快速应答组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65.3,sd=13.4,n=60)显著高于中速应答组(平均年龄=57.6,sd=15.5,n=36,p=0.01)和无应答组(平均年龄=51.5,sd=16.8,p<0.)。更高龄同时也预示着更好的应答轨迹(OR3.30[95%CI1.60-6.85])。同时,不同应答轨迹型的患者在ECT后的症状缓解率也不同,快速应答亚型的缓解率最高,约有80%的患者得到了症状缓解。他们的结果支持高龄是ECT应答良好的有利因素。

Rosen等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之类似。他们研究了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接受了一次紧急ECT后5年内的再住院率,并对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组(n=)与非老年患者组(n=,平均年龄46.7岁)进行了对比。老年患者组的再住院率(6.2%)比非老年患者组低(22%,p<0.0)。老年患者组中的再住院情况约有77%发生在6个月内。

2、单相抑郁:ECT起效快于药物治疗

Spaans等人对单相抑郁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分别比较了经6周ECT治疗和12周药物治疗的抗抑郁效果。以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得分作为评定标准,他们发现ECT患者(平均3.07周,sd=1.11,n=47)比药物治疗患者(平均3.95周,sd=1.03,n=81,p=0.)症状缓解更快。随机对照试验结束后,两组的缓解率分别为63.8%和33.3%。

3、单双侧ECT疗效相仿

Bj?lseth等人对73名老年双相障碍抑郁及单相抑郁患者(平均年龄74岁)进行了双侧电休克(BF)和单右侧电休克(RUL)的对比。他们发现二者的应答率和缓解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答率:BF=63.9%,RUL=67.6%;缓解率:BF=51.4%,RUL=38.9%)。其中的低缓解率与之前发表的研究是不一致的。总体来说,此项研究表明双侧电休克和单侧电休克对于老年抑郁症是同样有效的。

4、客观症状改善先于主观症状

在4例老年抑郁患者的病例研究中,Mahgoub等人报告了对于紧急ECT后,客观症状改善与主观症状改善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差,主观症状改善滞后于客观症状改善。所有情况中,客观的改善(社会关系、食欲、睡眠等)都比他们主观报告的改善(如状态、精力、心情等)发生要早。这种差异在评判紧急ECT的临床效果时,可能会对应答率或缓解率的测评结果产生影响。

5、脑影像学或可预测转归

在一个系列发表报告中,Oudega等人调查分别研究对比了在患者接受ECT之前及之后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神经心理学测验表现及临床改变。在较早的研究中,他们试图确定脑结构异常(中颞叶萎缩MTA,脑白质高信号WMH,全脑皮质萎缩GCA)是否能担任ECT应答的预测因子。一个包含81名老年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队列,在接受频率为每周两次的ECT前接受了MRI扫描。在接受治疗的前、中、后,分别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得分作为临床症状判定。结果显示,约48%的患者症状缓解,74%对ECT有应答。在MADRS评分中,重度MTA患者明显降低得较少(平均降低37.9%,n=6),相较于轻度MTA患者(平均降低53.4%)和无MTA患者(平均降低66.2%)。并且,无MTA患者的缓解率约为轻度/重度MTA患者的3倍。WMH和GCA与MADRS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作者建议对于抑郁症老年患者评测MTA,对于ECT后临床结局的预测是有帮助的。

随后的发表研究中,Oudega等人报道了对同一队列中患者ECT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来评价WMH与认知受损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MMSE得分与有无WM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他们发现WMH患者在ECT后MMSE得分显著降低,但6周内恢复到平均水平。

在他们最近发表的研究中,Oudega等人对同一队列进行了12年后随访,并报道称精神病性抑郁压型与认知损害之间无显著关联,而ECT前的WMH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他们发现GCA与之后的认知功能下降存在弱相关。

认知

1、治疗前认知状况对治疗后临床结局预测价值有限

Bj?lseth等人调查研究了ECT前的认知受损是否能预测短期治疗结局。在一个包含65名单相及双相抑郁、年龄60-85岁的非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队列中,使用9个神经心理学测验对加工速度、语言学习、记忆和执行功能进行了评估。其中,27名患者在基线水平上有轻度认知障碍(MCI),其中15名(55.6%)在接受每周两次的单侧及双侧ECT后不再有MCI。

结果显示,阅读词汇任务是测试中唯一与ECT结局表现相关的项目,测验表现较差的治疗后缓解率较高。总体而言,治疗前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障碍状况对于预测一个疗程的ECT后的临床结局无太大意义。

2、既往认知受损者在ECT后遗忘发生率低

与之类似,Dybedal等人研究了“非痴呆性认知受损(CIND)”和“无认知受损(NCI)”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对于ECT在认知功能上的副作用是否更易感。共有54名单相及双相抑郁患者(CIND=18,NCI=36)和17名健康对照参与试验(年龄60-85岁),他们分别在基线水平、ECT后1周、ECT后3月时分别接受了3次神经认知测试。二组均在第二时间点表现出短暂的认知功能受损,但是两组都没有表现出长期的认知功能下降。较NCI组相比,CIND患者未出现顺行或逆行性记忆障碍,这表明CIND患者相对在ECT后更不易出现健忘的情况。

3、ECT对神经心理学测验表现影响不大

在Dybedal等人研究更早的发表文章中,测试了非痴呆老年抑郁症患者(n=62)在接受ECT前后的认知功能,并与健康组(n=17)认知功能做了对比。除了ECT组在言语流利性上表现更差,两组在神经心理学测验中得分均无显著改变或提高。然而,作者发现有11%的ECT患者对于公共事件有逆行性遗忘,而且40%患者有神经心理功能降低,主要是顺行性记忆障碍。在本次研究中,一部分老年患者在接受ECT后在治疗反应期经历了认知受损。

综上所述,在大队列的单相老年抑郁患者中,经单侧或双侧ECT后通过MMSE评分判定患者认知功能基本稳定。试验中更多神经心理学数据将在未来公布。

ECT维持治疗

现有证据: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如何预防紧急抗抑郁治疗后的复发仍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特别是如何预防ECT后的复发。如果经ECP后抗抑郁疗效无法用药物治疗来维持,那么C/MECT将成为预防复发的重要选择。VanSchaik等人系统回顾了关于M-ECT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的文献。22项研究(n=)符合他们的选择标准,其中9项只包括55岁及以上患者,13项为平均年龄大于等于55岁的成年患者。

他们总结:“基于现有文章,M-ECT可能是维持老年重度抑郁患者经ECT治疗后维持疗效的有效手段,并且耐受良好。”

结论

总而言之,最近的研究结果证实,ECT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安全、耐受良好的抗抑郁治疗方法。这对于那些正在治疗重度抑郁症老年患者的医生们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患者通常对于其他抗抑郁治疗手段应答不佳或是耐受不良。对于长期存在的由于害怕其治疗副作用而避免使用ECT,ECT在治疗老年抑郁患者上有利证据的积累将有助于为其正名。

本综述中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龄对于ECT应答是积极预测因子。在老年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相比,ECT表现出更快的缓解和更高的缓解率。但是,患者的应答时间,可能会造成患者主观报告的症状改善与客观症状改善之间的差异。此外,评估老年患者的脑异常,特别是颞叶萎缩状况,也许对预测ECT后临床结局有所帮助。

普遍被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ystl/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