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患病影响

我们这儿没有电信诈骗浙江这些个村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蕾通讯员余炫傅宏波

新年的第一道晨光照在杭州建德寿昌派出所的主楼上。

年元旦早晨8点,国歌响起,全所52名民警、辅警列队肃立,“国旗护卫队”队长、民警柳盛斌和副所长刘敏轩、民警陈兴远、许航、程炳泉一起,在大家的目光中护送国旗。

国旗迎风招展缓缓升起,一声“敬礼”。寿昌派出所的女所长汪栋带领大家重温入警誓词。

这样的升旗仪式,在重要节日以及寿昌派出所“国旗护卫队”的组建纪念日都会举行,它的流程那么普通又规范,但是对寿昌派出所又具有特别的意义。

寿昌派出所辖寿昌、大慈岩、航头三个镇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小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这可能远远超过了城市里的一个城区公安分局所辖,但是对一个大山里的派出所来说却是常态。

出个警要花三四个小时,先开车、再爬山,是常态;

民警吃住都在派出所,平时不一定能天天回家,也是常态;

这一次奔到航空小镇这样的又科技又时尚的园区,下一次说不定要爬原生态的大慈岩;刚刚路过汇聚全国各地美食的中山路夜街,或许又要开车1个多小时,深入偏远的山村去调解纠纷、搜寻走失老人,这些都是寿昌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常态。

53个行政村、10多万人口,遍布在平方公里的山区,这么大的辖区却只有20个民警。

“一村一警”的理念因此而生,年开始,有了“驻村协警”这个创新,简称“村警”。

“村警”不是民警,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他们之中有辅警、网格员,也有村医、村干部,谁愿意谁报名,但并不是谁报名谁就能当上。

“村警”要跟民警一样24小时在线,还要天天在村子里,以便随叫随到;当然,还要急公好义、乐于助人,愿意奉献;最后还得有一定的威信,讲话要有人听,办事要合情合理合法。

村警当得好不好,还要接受派出所考核、大伙儿评议。

“哪个村有人报警,派出所接到警情就同步通知值班民警和村警。值班民警从派出所或者巡逻路上出发,说不定开车要个把小时;村警就从村子里出发,可以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赶到,先帮着了解情况和调解纠纷、处理一部分警情。”寿昌派出所副所长赖春芳告诉记者。

12月24日,建德航头镇石木岭村的村民曹阿姨一天打了2次,民警洪鑫也出了2次警,来回行程快要达到公里了。

报警的理由很简单:阿姨说没有钱用了,怪丈夫不给钱;丈夫说他也手头紧,夫妻俩吵架了。

这样的生活琐事,民警不但要去现场处置,还必须调解成功。

但是让寿昌派出所民警洪鑫郁闷的是,早在12月12日曹阿姨已经为此报过警了,他带着村警上门调解过了。当时曹阿姨的丈夫答应给钱,阿姨也点头了,调解成功了民警才走的。

12月24日下午2点,寿昌派出所再次接到曹阿姨报警电话,民警洪鑫再次上门处置。

村警周柏林告诉民警,这户人家的事情没那么简单。今天讲好了,明天又吵架了,就是这样。

这回,曹阿姨的丈夫也不高兴了,他说这个月的补助金还没发下来,他是答应了一有钱就给老婆,但是现在真没钱啊。

民警和村警都安抚了曹阿姨,讲好了丈夫一定会给她钱,一拿到钱就给她。民警和村警也打算帮助曹阿姨一家去打听打听情况,看看能不能帮她们早点把这个补助款发下来。

但是曹阿姨不想等了,当日傍晚,曹阿姨又因同样的事由第三次报警。

民警洪鑫想,这没完没了不是个办法,得从根子上解决,叫上航头镇的村镇干部和村警同去吧。

大伙儿一起协商的结果是,曹阿姨家的补助金明天就去帮忙要下来,今后每个月的补助金必须夫妻各分一半,而且让曹阿姨拿现金。

由于夫妻俩跟村干部抱怨了自己的生活困难,村干部表示想办法再争取一点经济补助给他家。

第二天,12月25日,村警周柏林上门把补助款送到了曹阿姨手上,夫妻俩也终于握手言和。

走路走出来一身汗,山风一吹又是一身凉,村警的一天,不知道要这样一冷一热多少个轮回。

寿昌派出所是“村警”的发源地。

“村警”是民警在每个村的助手,平时能收集信息、有事能帮忙调解纠纷、服务群众,协助民警入户访查、治安巡查以及护校安园等,总之,村警帮民警承担了一部分琐碎工作,让民警能有时间去处理更紧急的警情。

年12月15日,与寿昌镇相连的兰溪大王村,一名患老年痴呆症的大爷走失,家属报警求助说是老人前一天不知何时溜出家门的,家里人把周围都找遍了,实在找不到。

有目击者告诉兰溪警方:前一天在大王村和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交界处看到这位老人。

由于当时杭州疫情防控要求,兰溪这边的人不能随意进入建德。老人家属和大王村村干部就一起向建德公安寿昌派出所求助。

寿昌派出所火速召集新叶村村警叶庆芳、上吴方村村警方正俭、李村的村警汪和开一起部署寻人方案。

3个村警最终召集了79个山民作为搜救队的成员,从新叶村开始,沿着山路搜寻老人。

在连绵的群山“爬起跌倒”走了4小时,搜救队终于在一处山脚找到走失的大爷。当时,大爷已经极为虚弱,走不动路了。

搜救队员赶紧给大爷喂水喂了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将他送至兰溪这边的卡点,守候已久的家属们简直是惊喜万分。

12月21日冬至夜,寿昌镇三岩村又有一位老奶奶走失了。

这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大家都早早下班回家,吃上了热乎乎的汤圆或者饺子、米糕。然而,天寒地冻的深夜10点多,86岁的周奶奶走出了家门,不见了。

“我妈妈有老年痴呆,她不会用手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我担心她又走丢了……”后半夜的山里特别冷,深夜寻找86岁老母亲的徐大伯也已经是67岁老人了,他心急如焚又力不从心,担心母亲在山里遭遇不测。

寿昌派出所的民警、辅警、村警又一次为了走失的周奶奶忙得脚不沾地。值班警员马上回放、查找三岩村周边的视频监控,民警许航马上驾车前往三岩村,联合村警蓝水生、义警们、家属们对老人可能走过的地方进行实地巡查。

万幸,凌晨2时许,大伙儿在三岩村附近的小道上找到了周奶奶。

“村警真的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村警兄弟们分担了不少派出所的事。”寿昌派出所现任所长汪栋说。

“桂花村到底有没有桂花?”这个问题不光是记者问过,寿昌派出所所长汪栋说,建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伟也问过,他去年还专程来桂花村做过调查。当然,“桂花村有没有桂花”只是一句戏言,桂花村当然有很多桂花树,但是桂花村吸引人是的村警“夸下海口”说:“我们这儿没有电信诈骗!没有任何村民被骗过!”

时值冬日,走访桂花村的时候,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晒着白白的红薯粉条。

村子里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村头的几畦菜地里还有村民在料理自己种的菜,村口的戏台和台下的板桌、条凳上都晾晒着秋白菜。

我问桂花村的村警余正富:为什么村里没有人被骗?你们能屏蔽骗子的电话?不可能吧?

他说:真没有,你不信?

我们坐在村里的桂花树下,开始聊村警的历史和发展。

“年,我们桂花村在自己的乡村治理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尝试精细化的基层治理,推出了‘微网格’的模式。一个桂花村,细分为12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成立一个村民自治理事会。从村民中选1名理事长、若干理事成员、由1名派出所防区民警担任警务指导员,片区内所有工作都在微网格里落实到位。”

所以村警余正富的身份其实现在不叫村警了,升级版的村警应该改叫“网格理事长”。

“微网格”是村警和民警共同打造的一张细细密密的“网”,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一张“网”,这张网拦住了骗子,让骗子无空可钻;这张网也能让骗子的黑灰产业网无法笼罩桂花村的清朗空间,无法影响桂花村村民的正常生活,怪不得桂花村能做到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

不仅是桂花村,年寿昌派出所辖区有14个村社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与此同时,“事在网中办、人在网中管、信息在网中采、风险在网中消”,也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

11月26日,桂花村下桂自然村的张奶奶卧病在床,老伴儿到银行取款给张奶奶看病用,因张奶奶的身份证过期无法拿到钱。

桂花村的“网格理事长”徐雪娥得知情况后,立即与负责桂花村的民警翁孙华联系帮助张奶奶办理新的身份证。在民警指导下,徐雪娥帮助张奶奶拍好了新的身份证照片,将照片发给户籍民警黄建平。民警将加急制作好的身份证送到张奶奶手中,帮助张奶奶以最快速度解决了取款问题。

村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地方,村镇也都在作出适合自身情况的调整和探索。

年起,“村警”机制在航头镇升级为“综治警网中心”。航头综治警网中心就是一个试点,意在尝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夜街,“村警”变成了“义警”,女子巡逻队将时尚街区的“村警”工作做得如同她们的形象一样:又飒又美。

年的寿昌村警又会迎来怎么样的变化?建德公安还能不能跟以往一样,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等调查中成为浙江省90个县市区排名第一的平安之星?让我们期待一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hbyx/15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