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上海讯(记者刘孝浦)今天(4月26日)上午10:00,上海市在线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先生通报,4月25日,我市新增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例本土确诊病例中,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8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截至4月25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例、危重型患者28例。
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平均年龄83.1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岁。33岁这位患者,男性,因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过2剂次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他51位患者均合并有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肝癌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重度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尿毒症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死亡的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截至4月25日,上海市共有死亡病例例,最小33岁,最大岁,平均年龄82.52岁。例病例中,31-40岁2例,41-50岁2例,51-60岁6例,61-70岁16例、71-80岁38例、81-90岁79例、91-岁46例、岁及以上1例。据统计,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86.32%。除1例心源性猝死之外,其余死亡原因均为基础性疾病。死亡病例中12例曾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截至4月26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上海严格实行“非必要不离沪”,采取各项措施从严从紧做好人员离沪管理,坚决防止疫情外溢。一是离沪人员除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在机场、车站等道口做好相关查验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人员输出。二是对流调排查中发现已经到外地的密切接触者、次密接以及其他高风险人员,由市疾控中心及时向各地发出跨区域协查函,纳入当地疾控部门属地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工作对接、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三是进一步落实防外溢主体责任,加强援沪方舱建设人员、货车司机、援沪核酸采样人员、其他在沪滞留人员等离沪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严格闭环转运、严格撤离安置。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基础还不牢固,不能有丝毫侥幸松劲。我们要强化转运隔离,将阳性感染者迅速转运收治,加强现场流调排查,努力实现应转尽转、日清日结,阻断社区传染源。要做好强对流天气安全应对工作,医院建筑物防漏雨检修,检查加固或临时拆除易被风吹动的防疫设施和建筑物,及时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地方。由于受天气影响,今天封控区、管控区开展核酸检测,防范区开展抗原检测。
有记者问:医院出舱标准不一致,有的出舱比较慢,有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被拒绝返回居住地,请问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规范标准?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医院的出舱标准,医院均是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执行的,舱内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健康管理和必要的中西医治疗措施后,我们会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核酸检测,当出现连续2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即可解除隔离管理离开方舱。我们也会给出舱人员发放《解除医学隔离证明》。
为了让患者顺利返回居住地,其所在区将做好接返工作,医院对接好次日出院人员信息、提前安排好车辆,尽快接回本区出院人员。我们也注意到,个别小区出现了拒绝解除隔离观察人员返回的情况。
对此,我们想再次强调下:《解除医学隔离证明》是出院人员核酸阴性报告和健康码绿码的等效凭证,对于已治愈的出院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各区村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阳性感染者和出院人员返回居住地。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