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飙升,死亡率也位居首位,同时又有低龄化、低收入人群快速增长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
其实,对于心血管疾病,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危险指标”,例如: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但却鲜少有人提及另一个“危险分子”——同型半胱氨酸(Hcy)。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不仅是血管出现问题的独立危险因子,还与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癌症、骨质疏松等50多种疾病有关!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我们每天都能从饮食中获取蛋氨酸(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当它在体内转化时,就会生成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
当机体工作正常时,我们能快速的将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转化为谷胱甘肽等其它物质,因此,健康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非常少。
理想状态下,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平均只有10μmol/L左右,正常不超过15μmol/L。但当机体发生功能障碍,无法顺利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无法时,就会导致其在体内聚集,当其超过15μmol/L就必须要干预了。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低,身体相对越健康
一般而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越高,疾病发病风险越高。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它能导致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强,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并造成血小板粘性增加,以及动脉弹力层破坏,形成动脉硬化甚至血栓等病变。
有数据统计: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每增加5μmol/L,全因死亡风险就增加49%,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50%,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26%;
但如果从16μmol/L以上降到6μmol/L以下,癌症风险可降低33%,心脏病风险降低75%,老年痴呆风险降低50%,基本等同于延长了10年的寿命。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越低,人体就更为健康长寿。
4大危险因素,可致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升高
1、缺乏营养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调控下转化为甲硫氨酸,二是在胱硫醚β--合成酶和维生素B6的作用下被分解。
如果这些营养素不足,可造成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2、疾病与药物
甲减、肾衰、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一氧化氮、抗癫痫药、利尿药等药物可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3、性别与年龄
男性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通常高于女性,且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其水平会有所升高。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会升高。
4、遗传因素
如果存在基因缺陷,或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都可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此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总的来说,以下人群同型半胱氨酸容易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虽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但缺乏特异性表现症状,鲜少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