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通知》,并附上《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和《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指导各地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综合防治工作。
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在笔者的同道中引起热烈的反响和讨论。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中的困惑,笔者强烈感觉到老年科医师在应对老年抑郁和痴呆的复杂关系时,将面临严峻挑战。
早在年,国家就发布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年)》。在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年)》中,又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和老年健康行动中,分别对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预防进行详细要求。对老年神经科的临床工作者而言,国家层面的推动和推进,既令人鼓舞又倍感任重而道远。其实,老年抑郁离我们并不遥远
对大众而言,“抑郁”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年研究,《自然》杂志报道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状况,估算中国的抑郁症年患病率为3.02%。年,医院黄勤悦教授团队报道了全国人的流调结果显示,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65岁以上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56%。为何说抑郁症诊治难?它的难就在于患者和医生不适配。患者多认为无需求医,出现躯体症状,如食欲下降、心悸、多处疼痛、咽喉不适等时,患者可能在消化、心脏、疼痛、五官等专科就诊。而非精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一直徘徊在低位。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常有认知减退甚至木僵,容易误认为“痴呆症”。这提醒医生对老年抑郁症或痴呆症患者,尤应细心鉴别和评估。本次《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的亮点之一,是“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规范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0%。”其中,提升非精神专科医师的识别率,通过强有力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以达成,能有效减轻疾病社会负担和社保系统的压力。其实,许多非精神专科医师,尤其是神经科医师对抑郁障碍有丰富的经验。在年之前,我国的神经、精神学术组织是不分家的。年正式实施的《中华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九条明确,“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对精神医师的执业范围进行界定。笔者建议,应当开放作为第二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执照考试,或者通过特殊培训考试后,颁授特殊病种,如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症等的执业资格。战胜痴呆更应多方携手
相对于抑郁障碍,老年期痴呆的治疗更加复杂而困难。痴呆是增龄性疾病,从社会整体而言,预估我国老龄化程度在年前会不断加深,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将不断提升。《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目标是“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防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分解为6条重点任务。总体看,两个“80%”容易完成,而“健全防治网络”则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和科学架构。在这之中,患者管理是大问题。因为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大多数老人在家中照护,而重度痴呆患者医院。因此,防治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重点在医护人员和大量的照护者培训。痴呆防治,难点不在诊断方面,而在社会方面。比如告知诊断,要在适当的场合并以适当的方式,要用朴实的语言解释诊断或病理特点。并应向家属说明,采用适当的保健方案是为了保存患者现有的功能和部分自理能力,延缓完全依赖的出现。要给照护者提供培训和支持,这是最重要的。多子女家庭没有确定的照护者,也必须要推举出负责人,否则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纠纷。社会心理干预,包括亲人的定时探视,室内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携带定位器和家属联系电话号码,邻居和社区的知晓和照顾等等。另外,患者的自立和自助活动能力,是延缓痴呆进展的良药。一旦消极、半失能、退缩,痴呆的进展会加快,家庭社会负担非常沉重。这时,社区的帮扶和社会心理干预的窗口已经关闭,社区该对照护者提供关怀了。共病情况更需积极研究
早在年,就有学者报道抑郁情绪有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危险性,此后文献数量增加更多。在《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也特别提及了“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从抑郁症的角度看,“共病痴呆的抑郁障碍”占全部抑郁患者的10%~15%。在特定人群的抑郁障碍中,也专论了“老年”。但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角度看,在痴呆发病前有一定比例的抑郁症患者,痴呆发病后有更高的抑郁障碍发病率,在晚期出现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阶段,抑郁和退缩已经分不清了。所以,抑郁和痴呆的复杂关系要具体分析。从历时性来说,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可以在抗抑郁治疗中恢复到病前水平,有一定比例在随访中进展为AD痴呆。或许,这部分痴呆本身就是AD的早期表现。而痴呆发病后发生的抑郁,会加重痴呆的症状,减损患者的自理能力。老年期痴呆症诊治中,抑郁筛查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给出了两个好消息:“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每年开展随访,监测认知功能变化……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专业医生团队提供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服务。”
“将老年精神科亚专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
在这里,笔者再次呼吁,应规范老年精神科亚专业培训后的执业资格评定。虽然着手应对越来越凸显的抑郁和老年期痴呆问题,老年科医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老年医学的春天越来越近了!文: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魏兴海编辑制作:夏海波审核:方彤热文精选
热点今年流感疫苗预计供应万剂次!专家:估计仍难满足需求,“双苗”并用是正医院新研究:预测老年髋部骨折风险,除了骨密度,这个指标也很关键团队这个顶尖麻醉学科团队的发展经验对你一定有启发科普总觉得宝宝包皮长?专家说:孩子有这三种情况要“大修”官方李克强总理:推进突出临床实践的职称评定热点医生做科普将被计入绩效考核?我们为什么呼吁医生做科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