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您还不知道,自年至今,每年的10月20号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下面,就由张医生为您详细讲一讲世界骨质疏松日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它有什么样的目的和作用。
一、世界骨质疏松日的由来
世界骨质疏松日在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从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出版发行快讯,不定期刊登各成员国骨质疏松组织开展骨质疏松日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互相进行交流,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二、为什么要重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乱减肥、怕日晒、少运动是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至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什么是骨质疏松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四、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为什么会这样
成骨细胞不断地吸收钙质构造新的骨质,坏骨细胞不断的破坏旧的骨质形成新陈代谢。当人进入30岁以后,骨骼吸收钙的速度就会逐渐慢于丧失钙的速度,这就是所谓钙流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人体摄入的钙较少,或摄入过多的食盐和肉类等影响钙质吸收的物质,也会造成缺钙。
一句话,就是缺钙
一句话,就是缺钙
一句话,就是缺钙
六、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根据BMD测量值诊断。在有低创性骨折的高危病人往往可做出骨质疏松症的初步诊断或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指征
有下述表现的绝经后妇女和≥50岁男子需要治疗:
1、髋或椎骨(临床或形态测量的)骨折。
2、以前有其他部位骨折和有低骨量(股骨颈、全髂或脊柱T分-1.0~-2.5)。
3、在适当评估除外继发性原因后,股骨颈、全髂或脊柱T分≤-2.5。
4、低骨量(股骨颈、全髋或脊柱T分-1.0~-2.5)和增加骨折危险的继发性原因(如用激素或完全制动)。
5、低骨量(股骨颈、全髂或脊柱T分-1.0~-2.5)和根据美国修改的WHO绝对骨折危险模型,10年髋骨骨折慨率≥3%或10年任何重要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慨率≥20%。
七、大医治未病,预防很重要
目前骨质疏松症尚无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单纯以一种方法对其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呆,必须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才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五种: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营养疗法、外科疗法。只有通过综合治疗才可能有效地改善骨代谢,减少骨丢失或增加骨量,缓解和减轻临床症状。
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营养+阳光+运动
1、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可以促进骨质的合成及钙盐的沉积
2、富钙:多进食富含钙的食物,推荐摄入量为每日mg;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则应根据医生指导适量补充钙剂;
3、低盐:过多的钠会提高钙的排泄,导致钙质流失,提倡清淡低盐饮食;
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原料,但过多的摄入会增加钙的排泄,推荐适量蛋白质即可。
4、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等均有益于钙盐在骨质的沉积、提高骨骼强度。
5、阳光:晒太阳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在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下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弥补这一不足!但晒太阳是有技巧的,长时间暴晒不光会晒黑、晒伤,还会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推荐每天晒20分钟到半小时为宜,最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早上6到10点和傍晚4到5点,此时阳光柔和适宜。徐徐暖风的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正适合让皮肤和太阳来个亲密接触!注意,在室内隔着玻璃,或者户外涂抹防晒霜、支着遮阳伞,都会使紫外线被大量吸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哦!
6、运动: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并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负重锻炼给予骨骼适当的压力,可以增加并保持骨质中钙盐等矿物质的含量,提高骨骼的强度;相反,缺乏锻炼时(如久病卧床或骨折后的患者)体内的钙质会渐渐流失,骨骼强度也随之降低。这一现象有点类似生物学上“用进废退”的观点。经常锻炼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让中老年人较不容易跌倒,减少骨折等意外的发生。秋高气爽,岂不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候!
预防骨质疏松还要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1、嗜烟:不仅影响肠道对钙质的吸收,还会直接促进骨骼中的骨质流失;
2、酗酒:过量酒精会通过损伤肝脏,间接影响维生素D在体内的合成;还可影响体内其他激素的合成,间接导致骨质疏松;
3、咖啡因:过多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会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增加钙的排泄;
4、药物: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肝素等药物时会诱发骨质疏松。
来自张医生的温馨提示:
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应尽早、长期预防!要争取在35岁前达到个人最高的骨量(即峰值骨量),年纪大了才不容易罹患骨质疏松!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涓撶鍖婚櫌鍖椾含涓鐧界櫆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