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人接受的学校教育里都有生物学、细胞学等,接受的是细胞和胚胎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都比较“科学”,所以我们先从西医理论来看看西医推荐的“舌头运动操”。
《脑不萎缩,80岁不痴呆,竟然这么简单》
人体衰老的时候随着皮肤变老,皱纹和老年斑会出现,随着年纪的变大头发也会慢慢变白。然而大脑如果已经衰老萎缩,我们并没有明确的提示和表现,但是大脑的退化才是最应该注重的!
多数中老年人常有的记忆力下降、手脚没有过去灵活的感觉、耳鸣、失眠等症状,都可能就与生理性的脑萎缩有关!而持续性的脑萎缩便会导致居高不下的老年痴呆患病率!那么在生活中老人们应该要如何预防老年痴呆呢?据报道,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活中坚持舌头锻炼可以间接刺激大脑和面部神经,从而减缓脑萎缩,防止面部神经和肌肉老化。科学家认为人体衰老的最大原因是脑萎缩。最明显的症状是舌头萎靡软散或僵硬,以及表情僵硬。日本科学家对名志愿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一组志愿者坚持每天早晚移动舌头,而另一组没有。这个实验持续了大约半年后,科学家发现:一群坚持活跃舌头的人的脑细胞明显比没有特别活跃舌头的人活跃,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后者快。科学家说:“这项研究结果让我们找到了一种非治疗方法来延缓大脑老化。”基于这项研究,日本科学家建议你可以每天早晚锻炼移动舌头来激活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和萎缩。吐舌头
舌尖应该尽可能向前延伸,这样舌根会感觉被拉伸了。然后,应该将其收回并卷起,重复10次。转舌头舌头放在嘴里,顺时针慢慢转动10圈,最大限度,然后逆时针再转动10圈。舔牙齿轻轻地将舌尖压在上颚10秒钟,然后压上齿的外侧10秒钟,下齿的外侧10秒钟,下齿的内侧10秒钟。这套练习可以在早上、中午或晚上进行。一般建议早上做一次,晚上做一次。配合舌头运动的同时,生活中也必须需要一些补脑物质来补充,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该多补充一些健脑食物,如大豆,牛奶鸡蛋等常见食材。但由于老人肠胃功能退化无法完全吸收,所以不宜长期过量补充,最好的方法还是运动和练功,配合这一套舌头操可以完美的预防和改善老年痴呆。以上是从西医或所谓的科学的角度去看舌头操的功用,下面我们从中医道家的整体理论来看看为什么“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可以成为道家的四个养生功法,而类似“舌头操”的锻炼方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与西医的机械运动舌头的方法不同的是,中医的锻炼舌头有一整套严谨细致的理论基础,简单的方法技巧是依附于这个体系的,明白了这一点,可能对坚持操练会更有好处和深远影响。
古人把唾液叫做“金津玉液”,认为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不能轻易将它吐掉,而且在许多按摩功中都有“搅海”这个动作。所谓“搅海”即是让舌头在口腔中反复搅动,然后把唾液缓缓吞进肚里,认为这样做有防病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古人的这些认识和作法都是正确的。美国有位医学家做了个实验,他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进试管里,同时滴进唾液,最初没有变化,经过半分钟的反复摇动后,发现致癌物质全部失去了毒性。后来又有学者把具有致癌物质的食物、衣物、霉变物等放进试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与那位美国医学家的实验完全相同。这充分说明,唾液有很强的杀灭致癌物质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必须有个条件,就是时间要在半分钟以上。
如果人们在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毎口都咀嚼到半分钟以上,使口中产生大量的能够杀灭致癌物质的唾液,这样就可以起到防癌的作用。
——以下是中医思维来看运动舌头的意义
参看文章《养生咽津功——玉液养生》,作者张天戈。
从中国造字“氵+舌=活”字说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唾液(口水)肯定是患病了,甚至有了严重的疾病,说明唾液对人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又称玉液炼丹)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唾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甘露、唾液等。如晋·葛洪的《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各派养生功法在修炼时多数都有舌头的动作。譬如舌尖抵上腭不动,舌随呼吸而上下动,以及某些“搅海功”等。这些现象引起中医养生医师探索兴趣,唾液在养生练功中有什么作用?结合练功体会和实践观察,介绍给大家。
由于养生功法的不同,舌动法也不同,其医疗保健的作用也各有差异。
1、舌轻抵上腭有利入静,如在静坐、强壮功、站桩功中,可以起到排除杂念,是散乱的心绪平稳达于入静,有利于调息和元气产生。
舌底抵上腭不动,有使元气上下运行的作用。养生家把练功中产生的元气进行的前(任脉)、后(督脉)交替称为周天运行。在元气沿后正中线上运行时,要由舌尖抵上腭,接通督脉和任脉的通路,又称“搭鹊桥”,使元气周而复始的运行。
2、舌体上下起落可生津液,津液中所含SigA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的作用。
如内养功的第一种呼吸法,吸气时舌尖抬起,停气时不动,呼气时舌尖落下。这种随呼吸不停的起落运动,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吞津(口水)入丹田,有利硝化和增加食欲。消化系统有病的人如胃溃疡、胃炎、胃下垂等常有食欲不振,不思饮食,除用三调(姿势、呼吸、意念)外,舌动是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的。
3、舌体搅动即搅海功(舌体在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产生大量唾液后,练咽津功(请参见“玉液炼丹”功),每口分三咽,练九次,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久之水火既济。此法还可使舌体和口轮匝肌等进行运动,对口腔、牙齿及面部肌肉、神经等均有保健作用。
舌动虽有此妙用,但在练功中要注意,一定要顺乎自然,若在练功中用意过重或舌动过力,唾液分泌过多反而影响入静,此时可将舌尖轻抵下齿,微张口,口吸气,鼻呼吸,唾液立即减少。须注意舌动应轻微柔和,不可用意过重,不可用力。用意过重可引气上升,而致头胀不适;过力又可引致舌体疲乏,无益健康。
通过以上几点作用说明:练气功时的舌动,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舌动产生的津液具有重要的生保健养生价值,难怪古人造字时,用氵+舌=活!
“玉液咽津”方法
很简单,不需要任何设施,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
一、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二、叩齿生津:闭嘴,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分钟,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三、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四、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备注:
㈠“渴饮玉泉,饥食枣”引自西安出土汉代《铜规矩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之宝。”此铜镜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养生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㈡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
《铜尚方规矩镜》有八寸碟大小,铜制,铜镜边刻有文字,中间有山水和人物。表面涂黑漆,又叫黑漆乘。说明我国汉代化学工业相当发达。现珍藏在西安博物馆。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铭文大体相似。年已经列入一级文物珍藏。
唾液奇功,请参阅“咽津功”(玉液炼丹)短文练习防癌。
————————————————
还有一篇文章也是讲述金津玉液法的,里面还有一个关于吕洞宾的传说,读来颇为有趣,值得一看。
以上为从中西医两个角度看锻炼和运动舌头的功效和重要性,纵览三篇文章,其实可以发现,以中医理论来探究运动舌头是一个可以产生强大预防和治疗疾病功效的系统工程里的一个环节,通过“赤龙搅海”、“金津玉液”对舌头和牙齿乃至身体的脾胃肾等器官都是一个锻炼和保护。
当然,无论你理解或不理解,都可以操作一下这个简单的动作,让舌头围绕着牙齿上下左右转动……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从这些简简单单的小细节做起的。
从年轻开始养生,让身体青春不老,祝愿我们一直保持健康快乐。
欢迎订阅我的荔枝电台FM,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收听。
小小的荔枝电台,却可以传递健康的学问呢
我们不妨在冲凉或者吃饭的时候一起来听听!
荔枝电台
健康美容养生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