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不少人担心家里的老人
会有“呆呆老人”的情况发生
因为到目前为止
“呆呆老人”无法像感冒发烧一样
靠着吃药打针就能好起来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不仅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也会让子女身心俱疲
那么“呆呆老人”究竟是什么?
它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通俗的说,“呆呆老人”就是老年人的脑部出了问题
常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上一秒还想着要做的事情,下一秒就会忘记
即使别人已经提醒,还是想不起来
严重一点的还会表现出脑子不清醒、意识混乱等情况
比如知道自己孩子的名字
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长什么样
或是只记得自己孩子某段时期的样子
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手脚不灵活,走路变得慢腾腾,甚至会摔倒
以前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的人
现在说话做事没有了条理
性格发生巨大转变
一直以来都是内向又安静的人却突然变得急躁
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有的还会打人
这些难以控制的行为
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制止
也让预防“呆呆老人”变得尤为重要
“管住嘴,迈开腿”一直被人们视为减肥的金科玉律
但其实,这条定律不仅适用于肥胖群体
容易出现“呆呆老人”的老年群体
同样需要时刻谨记这六个字
预防“呆呆老人”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规律作息
准时在晚上10点就上床睡觉
不能熬夜,熬夜会让人记不住人和事
导致大脑负担加重
其次要均衡饮食
多吃点对大脑有益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适量吃能补充蛋白质的鸡蛋、豆类食品
少吃盐油多重口味的食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脑力活动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人学习一些新鲜并且有点复杂的事物
可以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活跃思维
学习一种乐器、画画
和老伙伴们做简单的拼图游戏、填字游戏
或是做一些精巧复杂的手工活
做饭、写日记等活动都可以促进大脑的活力
如果不喜欢做这些
还能可以去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社会活动
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能增强注意力
也能锻炼大脑能力
希望新闻里少出现一些老人走丢的报道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自己的夕阳生活
跟着阳光新视界
每天了解一点健康养生小常识!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