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9日晚21时,已是夜幕降临,重庆忠县任家镇周武山林区漆黑一片,两个老人忙完农活正沿着山路回家,他们年过六旬,一位叫周天仕,一位叫周心龙,为了照明,他们点了两个麻秸。这时,邱天仕的火把快燃尽了,便找了一个麻秸重新点燃,顺手把快灭的麻秸扔在路旁。
他们继续赶路,殊不知身后一团火焰正在熊熊燃烧……这片山林会变成什么样子?两位老人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
一、酿成大祸
两位老人终于感到异样后,火势迅速地蔓延,只靠他们二人,已经无力扑救了。消防人员赶到时,大火已经引燃了整个山头,全村村民都出动救火,由于山路崎岖,消防车难以驶入,村民们只能和消防员一起挖土灭火,用毯子扑火,邱、周二人也不敢懈怠,奋力扑火补救,一直到临晨3、4点,大火才被扑灭。
被大火烧过的山林,光秃秃的一片,到处是灰烬,铁山村全体村民用了五天时间才将其清理干净。据林业部门统计,这次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7.万元。为此,忠县丢掉了延续33年的“全国无森林火灾县”荣誉称号。
邱天仕,周心龙二人,也因失火罪,于年9月14日,被忠县人民检察院向忠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二、法中有情
法院一审判决,认为邱、周二人在知道干旱时期林区禁止使用明火的情况下,依然点燃麻秸并将其滞留林区,造成集体财产的重大损失,构成失火罪。鉴于二人积极救火,认罪态度良好,予以从轻处罚,判处邱天仕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周心龙有期徒刑三年。
两位老人虽然甘愿受罚,但他们家庭条件实在困难,邱天仕是五保户,周心龙是贫困户,妻子患有老年痴呆,儿子患有残疾,如果他们入狱服刑,两个家庭就垮了。
他们诚心忏悔,态度诚恳,但面对三年的有期徒刑,再看看家里的老婆孩子,虽然知道这已经是法院的最轻处罚,依然想要上诉争取减刑。
考虑到两位老人失火实为无心之过,认罪态度良好,且年事已高,家中困难,本着“柔性司法”的原则,年12月28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邱天仕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改判周心龙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二人“植树补过”。
也就是说,他们不用入狱服刑,只要在失火林区植树而赎罪补过就可。判决结果一出,两位老人对法官感激涕零,全国人民也纷纷叫好。
三、立下誓言
此后,怀着愧疚与感激之心,邱天仕,周心龙二人开始了漫漫的植树之路。他们不仅自己植树,还带动亲戚朋友一起行动,更有铁山村书记谭仕良号召全村村民守护山林,一时间参与植树的队伍达到多人,几天就能种上万棵树苗。
听说失火山林植树效果颇好,重庆市第二中级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庭长周进、法官谭卫华专程赶来现场验收,邱天仕,周心龙二人对庭长信誓旦旦地说:“政府对我们的错失宽大处理,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机会,保证把树种好,种活,早日让山林恢复原样!”
种树造林成了他们每天的心头大事,直到现在,他们种树已经坚持了15年,十五年如一日,尽管交通不便,设备不全,土质不好,尽管二人已经年迈,他们仍然坚持着。
经过村民们一同努力,他们种的树成活了,通过了验收,二人的缓期考验期也顺利通过,处罚终于结束。但他们已经将恢复山林,保护山林当做自身的终极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影响深远
他们不仅种树,还主动承担了巡山,防火,补栽的义务,积极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向大家讲述自身的血泪教训,号召群众植树造林,爱护山林,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镇里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不仅学校加强对学生森林防火,植树造林的教育,各村镇还都成立了专门的“打火应急队”,各种消防设备一应俱全,应急演练定期展开。年,村里还自筹资金,修建了长2.5公里的巡山公路,兼作防火隔离带。当地群众防火造林的意识迅速提升,形成了广泛影响。
曾经被烧毁的林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终于变得郁郁葱葱,恢复了原来的生机。两位老人也倍感欣慰,年,84岁的周心龙老人安详去世,临终时依然挂念着那片山林。
即使年过八十,邱天仕也将带着周心龙的那一份期望,继续为防火造林而贡献力量。如今他已经非常年迈,口齿也不甚清楚,但他的心里如明镜一般,一点也不糊涂,人们常常听到他说:“种树啊,要多种树啊……”
如今,这片山林已经被纳入长江生态保护林,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象征,邱天仕,周心龙植树赎罪,尽心尽力保护生态的故事也在当地人中口口相传。
他们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失火犯”,而是护林员,守护者,他们凭借内心对法律,对自然的敬畏,靠着感恩之心和质朴情怀,用十五年的时间将林区恢复,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们终于能安下心来了。
这一切,也离不开法官在法律原则上不失温度的判决,这不仅是给两位老人的机会,更体现了法律不仅是严格的条文,更是温暖的道德准则。
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柔性司法”温暖人民的心,如果人人都如邱天仕,周心龙两位老人一样知错能改,心怀感激,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