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老年痴呆症 > 疾病病因

一部人生海海,写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文/欧阳欣

“人性”是一个很难用言语定义的词汇,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真正参透这个词背后的含义。而那些经历了人间冷暖,看透世态炎凉的写作者却能够极为恰当地通过笔下塑造的人物,给读者传达他眼中的人性。麦家无疑就是这样的作者。

这个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从年就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其代表作《解密》甚至和《百年孤独》《红楼梦》一起被收选入“企鹅经典文库”,同时《解密》还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

过去的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而麦家在沉寂八年之后,给千万读者带来的又一著作《人生海海》再一次在文学界掀起巨浪。这部经过七稿修改的乡村小说,凝聚了麦家对浙江富阳的热爱,对父亲的怀念,也写尽了人性的自私、贪婪和丑恶。

麦家的童年为《人生海海》埋下伏笔

麦家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麦家做到了,他真的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从一个十岁少年的视角去看一个生活在浙江富阳小山村里的传奇人物的一生,在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路程中,麦家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也重拾那久违的父爱。

麦家塑造的古怪上校形象源于儿时他遇到的一个老头,那老头年纪不算大,但干起活来并不精神。同学告诉麦家,这老头曾经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因为在战场上伤了男人的重要部位,所以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麦家记住了这个故事,并把它运用到了《人生海海》的创作中,还原了那个英雄本该有的光辉。与此同时,麦家还将自己对父亲的怀念融入到文字里,塑造了一个深爱孩子,愿意为孩子牺牲自我的父亲形象。

麦家曾直言:《人生海海》是一本献给父亲的书。

麦家和父亲的关系一度很僵,原因是年少的他曾经无法忍受同学对他的羞辱,对同学大打出手。父亲为此打了他,而且下手非常重,这让麦家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恨意,以至于远走他乡,长达十几年不叫一声“爸”。

年少的麦家无法理解父亲,不知道他的言行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不受外界更大的伤害。成为人父的麦家,渐渐开始理解父亲,开始体会那深沉而又无言的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麦家才刚刚领悟了那沉默的爱,还没有来得及尽孝,他年老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已经完全认不出麦家来,任凭他怎么向父亲证明自己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次子,父亲都不相信。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这种相见不相识的痛苦,让麦家心生愧疚,他重新审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并将自己对父亲的感情融入到《人生海海》的创作中。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护犊心切的“父亲”形象。

为了撇清父亲有不良嗜好的嫌疑,爷爷不惜告发上校藏身地点,付出得罪全村人的代价。

为了能够让子女在外一帆风顺,父亲苦守上校那破败而又阴森的家,为的是震慑村里“不祥的厉鬼”,以防止他们去找子女麻烦。

为了救出被困在山体塌方中的儿子,一个矿工在大家放弃救援时依然坚持挖坑道救孩子,最后累死在坑道里。

这些故事是麦家对父爱最赤诚的描写,是他满含着对父亲的怀念写下的深情。

上校是人性至恶的牺牲品

《人生海海》开篇就给大家介绍了双家村的几个古怪人,而最怪的是上校,他的古怪要扳着手一项一项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村名们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又都去找他拿主意。第二,睡了老保长女人的上校,按理说是老保长的眼中钉,肉中刺,但老保长却对上校出奇的好,他出事后甚至四处奔走,为他重塑形象。第三,村里人都说上校是太监,可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有模有样。第四,上校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第五,没有老婆孩子的上校,把一对黑白猫当作孩子一般来养,村里小孩的吃食都不如这两只猫。

上校浑身挂满了谜,等着十岁的“我”去解开。

上校的一生是传奇的,当过木匠,上过战场,做过军医,还为了窃取情报不惜出卖色相,做女鬼子的男宠,也因此被刻下一行屈辱的字,成为他永久的伤痛。

上校死守的秘密,成为双家村人的笑料,他们因为上校不婚不娶,不近女色而造谣上校是个太监,说他性功能缺失。上校对此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地过他的小日子。

但人们的好奇心却不会放过上校,妒忌和自私促使着人们将上校生吞活剥。而蹦跶得最欢的是小瞎子,他借着胡司令狐假虎威,对上校进行审讯,把所有的疑问一并问得清清楚楚。但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采取偷窥的方式去找寻答案,戳到了上校的底线。

用计不成的小瞎子被上校割了舌头,挑断手筋,为的就是让他闭嘴不再造谣生事,但他却并没有悔改之意,用脚写出“上校是鸡奸犯”的话糊弄村民,把祸水往和上校交好的“我”的一家身上引,让人怀疑“我”的父亲是鸡奸犯。

最终迫使“我”的爷爷护子心切,举报上校,最后因为判决时,小瞎子的父亲报复性地要求把上校的裤子脱下来,给大伙儿看看他小腹上的那行字。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显然,上校小腹上的那行字就是他的逆鳞,说不得,看不得,更碰不到。而那些自私的村民们却非要去触碰,不顾他人的感受,以为满足私欲,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践踏别人的尊严,做那些害人害己的事情。

上校最后发了疯,忘记了一切往事,只留下七八岁孩子的智力。

上校的悲剧是人性至恶的牺牲品,小瞎子的无知和爷爷的自私如同一把大火烧毁了上校所有的理智。

人性的丑恶,是旁观者怂恿纵容的结果

在《人生海海》中,小瞎子是贯穿始终的恶人。但有人说,事情发生时,他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他所作的一切不过是青少年恶作剧罢了。然而在我看来,年龄并不是逃避惩罚的借口,小瞎子被上校割舌挑筋是他罪有应得。

小瞎子从来不顾忌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的他就是他父亲瞎佬的翻版。他的父亲为了能够娶亲,让双胞胎弟弟骗了一个女子与之拜堂,洞房之时又换成瞎佬,想要瞒天过海。

小瞎子的母亲生下小瞎子就跑了,留下小瞎子,于是小瞎子成为一个有娘生,没娘养的野孩子。而他那原本就缺德的父亲更不可能给他什么正确的引导,导致他对于罪恶没有半点抵触,反而全盘吸收,越来越坏。

小瞎子的坏可以说是村民纵容的结果。大家以上校不近女色为依据,为他取了个“太监”的称号,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上校的威信力,无知的村民对于这种贬低毫不在意,反而以此为乐,以平衡自己劳心劳力却过的不好,而上校不见他干活却日日有肉的妒忌。

小瞎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加上年少无知,更是不把上校当回事儿,变本加厉地对之进行迫害。

在小瞎子胡作非为之时,村民里除了老保长为上校奔走游说之外,其他人都沉默无言,哪怕是与上校情同手足的“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一方面父亲受制于爷爷的权威,一方面也是他胆小懦弱的原因,父亲在上校遭遇不测时并没有站出来为他说过一句好话。

村民的沉默带给了小瞎子为非作歹的动力,在他看来天大地大自己最大,他没有想过后果,只知道作恶的快乐。他的恶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却一次又一次得逞。

在大家骂上校的时候,作为一个孩子,他也肆无忌惮地参与了,他从来没有注意过上校曾经接济他们一家。

在牛鬼蛇神批斗的时候,原本看热闹的他用一包烟收买胡司令,亲自上手审问上校,作威作福,而村民们除了老保长,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制止,这助长了他行恶的气焰。

再到后来不服气的他用脚写字,造谣上校是个鸡奸犯,人们甚至为之感到兴奋,四处传播谣言,给“我”的一家带来困扰,以至于不理智的爷爷举报了上校,触及到村民的根本利益而成为千古罪人。

甚至到几十年后,小瞎子依然咬着“我”的父亲不放,又造谣起“我”的父亲是鸡奸犯的话来。

小瞎子应了那话“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坏透了”,但他的坏是缺乏教育,缺乏引导的结果。他是被选择的坏人,他因为无知被双家村村民的恶趣味选中,又在人们的纵容和无形的怂恿之中丧失了最基本的良心,变成一个恬不知耻的罪恶之人。

小瞎子之流,避而远之是最好的方法

《人生海海》所描绘的是一个江南小山村的故事,但它却揭示人性的复杂与黑暗。生活中像小瞎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亲友,更可能只是网络上素未蒙面的“键盘侠”。

他们看到年轻的姑娘开跑车,就说人家被包养或是干不正当的行业;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深扒别人的家底,非要给人家的成功加上爹妈的功劳;看到有人年纪轻轻博士毕业,就质疑别人论文抄袭,花钱买学历。

这些人见不得任何人比他好,但却从来不去反省自己为什么比别人差,只是一味的妒忌猜疑。对于这样的人,对其避而远之是最直接的方式。

看完《人生海海》,我一直在想,如果上校当初没有回到双家村,而是到县城里生活,或是远走他乡,接老母亲到其他地方定居,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悲惨遭遇了呢?

那些无知的村名享受着上校对他们的照料,却又嫉妒他的才干,不断诋毁他,把他拉下神坛,让他和自己一起浸泡在烂泥之中,然后为所谓的同流合污而高兴。这就好像鱼笼里的螃蟹,自己逃不走,也不会让任何一只螃蟹爬出去。

要想避免这些无知者的迫害,或许远远地逃开是最好的选择。不给这些人伤害自己的机会,而给自己留一个远走高飞的天地,何乐而不为呢?

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有着简单而极端的情感:轻信、冲动、情绪化、反复、非黑即白”。

而上校正是被双水村的那群“乌合之众”的轻信,冲动和情绪化所害。这群人轻信小瞎子的造谣,对于荒诞之事乐此不疲,冲动的他们喜欢喧闹地围在一起讨论别人的家长里短。

他们在对比中看到上校与自己的不一样,他们不允许有人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对上校的生活方式心存鄙夷,便冲动地要去摧毁他,他们是嫉妒上校的。

所以我说,上校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和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至暗的产物。

人生海海麦家新书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暗算风声后全新力作淘宝¥31.35¥55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fht.com/jbby/15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