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人间世2》上周更新的第7集,给大家展现了一个被称之为“老年病房”的地方,在这里的老人们大多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也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在这里,一切的回忆都变得这么珍贵,深入病房拍摄的多天,镜头寻觅了老人们残留记忆深处藏着一辈子的故事,他们的内心世界,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每三秒钟,世界上就会有一个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得了这种病,他们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床,分不清过去和现在,有时会用牙膏给亲人打电话,也会忘记自己是谁。
(本文图片来自于爱奇艺《人间世2》第7集)
有人问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老了呢?
把一辈子整理成24本相册,在背面写上字,来回翻看,有人指着照片上的你问,这是谁啊?你却说:不认识,可能是我。
觉得自己老的时候,不是别人叫你老头儿的时候,而是病房里有人突然说了一句:我们是“三等公民”。
不是等级的等,是等待的等。所谓的“三等”,是醒来等吃早饭,早饭吃完等午饭,午饭吃完等晚饭,这不就是“三等公民”吗?要真是如此,那才确实是老了啊。
时光易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付更生,73岁
他患了脑血管性认知障碍,除了爱哭鼻子,还爱发脾气。付老是大庆油田第一批工人,即使退休了、老了、痴呆了,还依旧念叨着要去工作。
平时由妻子和儿子付刚照顾着,都说孝子难装,但付刚他说,自己准备装上十年;
“我今年47岁了,再照顾10年,57岁了,也就差不多了吧。”
如果感冒了,是坚决不让去探视的,医院陪付老了;
“为了病人我也不能感冒,对自己也要好一点了。”
起初付妈妈和付刚一天24小时轮流照顾付老,但几个月后,付妈妈撑不住也住院了,一家子的重担只有付刚一人在承担。
这边老爸离不开人,那边自己的女儿就要高考了;
付刚说:“人就像一根蜡烛,两头都在烧。”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中年人的苦楚与无奈。
大家都劝付刚多为自己考虑,但很矛盾,现在的爸爸太需要他了。儿子不在的时候,付老总是焦急地找儿子,儿子、儿子、儿子……像这样唤个不停。
“有人跟我说,付刚,18年你要做一个规划,不能就这么活下去,但我的,我准备先规划好大家,我再规划我自己。”
儿女在身边,幸福度余生。
田根娣,86岁
第一个丈夫由于肺癌50岁去世,小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三代但家里很小,田根娣与第二任丈夫是没有领结婚证的事实婚姻,在一起16年,对田根娣很好,但他家里小辈都反对。
家里人口很多,但都自顾不暇,唯一有能力也愿意照顾田根娣的,是小她10岁的弟弟田德昌。
田弟弟时常跟姐姐念叨以前的事:
“母亲很早就死了,我4岁,弟弟3岁,你13岁,那时候人家让我父亲送你去做工当童工,把我跟弟弟放到孤儿院去,父亲不同意,你也不同意,姐姐你以前不是讲过吗,我们姐弟三个,要相依为命。现在你老了,我要管你了。”
但是弟弟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苦衷。
弟弟把姐姐接到自己家,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
-叫她回去,出去。
-你有什么权利?
-我有什么权利,我是这里的户主!
一边是自己从小相依为命的姐姐,另一边是相处了几十年的老伴,手心手背都是肉。
很多看了这期节目的人都觉得田弟弟的妻子很自私,她自私吗?我不知道,因为镜头是有限的,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个需要24小时照顾、还把你认成“陌生人”的病人,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更多的是要去忍受得不到回报的无奈。
田弟弟也不知道有什么双赢的办法,但他知道人这短暂的一生,金钱和地位都带不走,除了情感,维系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
杨秉哲,81岁
他是一位很幽默可爱的老头,他的老伴在身边照顾着。
奶奶常对杨爷爷说加油,杨爷爷说自己离不开她,一点都离不开她,眉眼之间带着的都是对妻子的爱意。
我很喜欢两位老人坐在草坪上那一幕,温情,带着感动。老奶奶笑时捂嘴似少女,只准爷爷一天一根烟,还让爷爷别被主任发现抽了烟,而老爷爷求奶奶再来一支烟的样子好似顽童。
阮怀恩,72岁
阮怀恩曾经是一个老师,在发病时,只是一个很小的事,他烧好了一个汤,忘记了,又做了同样一个汤。虽然只是很小的细节,妻子吴开兰还是有了警觉,医院看了,果然是早期阿尔兹海默病。
医生说,能这么早发现,是很可贵的。早期表现很轻微,主要症状是记忆力下降,很容易被家里人忽视,“也许老了都会这样吧!”这种误解造成了有67%的人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阶段。
吴奶奶每天像上班一样,医院照顾老伴,从阮怀恩确诊到年,吴奶奶已经照顾了他16年,跟他一起做药物治疗的人,基本上都走了。
没有人能知道吴奶奶过得有多苦,现在的阮爷爷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即使看着曾经最心爱的外孙女照片,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表情,除了流泪,无能为力的身体状况宛如一个婴儿。
我觉得阮怀恩的晚年是很幸福的,在老年痴呆的症状渐渐多起来之前,女儿坚持带爸爸去巴厘岛旅行了一次,这些宝贵的照片,成为这一家人最珍贵的记忆。
在去年5月,阮爷爷患上了肺炎,这是阿尔兹海默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此时他已经对这个世界毫无知觉,对外界无法交流。
生不如死,往往比死亡更令人害怕。阮爷爷的身体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插管。插管能延续阮爷爷的生命,但他病情到了重度阶段,如果选择继续医疗,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最后吴奶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要插管,让老伴有尊严地走。
“我不在乎外界对我的评论,只在乎我对他的问心无愧。”
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吴奶奶趴在阮爷爷耳边轻轻地说:
“你先去,去那边弄弄干净吧。我会去找你的,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那个地方,好不好……小孩我也会带好,我会告诉她,外公是老师。”
阮爷爷回应吴奶奶的是一动不动的眼神,和眼角流下的一滴泪。
之后吴奶奶和医生聊起,说自己最大遗憾,是不知道替老伴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不是他想要的。医生安慰吴奶奶:选择不插管,就是干干净净的,人看上去也是很好的状态,没有错。阮爷爷的意愿一定也是听你的,你做的决定,就是他的意愿。
吴奶奶,一直以来都是你在照顾别人,从今往后,别忘了照顾你自己。
很感谢人间世的制作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部如此深入人心的纪录片,每个人的人生都千姿百态,当我们老了,我们的身边还会有谁……
有生老病死的地方,那才是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