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一份报告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50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多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该怎样让爸妈不再走失,让他们安然回家?
3年前,李女士的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不仅失忆,而且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把臭袜子放在锅里、用牙刷去刷池子、把鸡蛋藏在自己枕头下面、洗澡像打架一样,李女士担心送母亲去养老院会遭罪,自此辞去工作,在家专心照顾母亲。为了防止一不留神母亲走丢,也在衣服上缝过电话,但是缝一次母亲撕咬一次,索性就随了母亲的意,想着出门拉紧手、进屋锁好门,这样就可以了。谁知,一次忘锁门,母亲就不见了。31天了,李女士拿着母亲的照片,沿着一条条街道、一个个派出所、救助站地找,就怕错过母亲的痕迹。
从打工的公司到儿子的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申社清走了无数次。5月2日下午,申社清还到儿子家一起吃了烧烤、打了扑克牌,之后回公司上班,从此却没再回来。一家人追着监控查,发现申社清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画面中的时间是5月6日凌晨1点,在长江大桥的桥墩下面,家人都不清楚他为什么一直在走。申社清的儿子申学林回忆,父亲几十年前就从湖南邵东农村来到武汉打工养家,长期以来都把压力憋在心里,很少主动与他们聊天沟通。现今,令他内疚的是当初为什么没和父亲多聊聊心里的真实想法。
河北沧州的李明记老人是自己从养老院悄悄离开的,在外流浪的一年里,他住过涵洞、废品站、垃圾场,虽然女儿也打电话让他回家,他还是死活不愿意。他说女儿现在赚的那点钱都不够她自己用的,回去也是给女儿找麻烦。自己就捡捡破烂,马马虎虎地活。不过,幸运的是,李明记老人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姑娘,不仅收留他住在自己家里,最近还帮他找到了一份照管流浪小动物的工作,管吃管住还发工资。
李明记老人
不是每一位走失老人都能像李明记老人这样的幸运,《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在中小城市和西部农村。
如何帮走失老人回家?
老人走失,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
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
去年9月份,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规定逐步为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今年1月7日,北京市召开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年内将为全市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
携带一张爱心救助卡
此前,北京红十字会建立了老人走失救助网络,凡登记的老人只要携带一张爱心救助卡,路人通过拨打卡上的电话,就可以查到走失老人的家庭资料。
佩戴GPS定位装置
上海民政部门已经在虹口区探索失智老人佩戴GPS定位装置的试点。据介绍,老人戴上这一装置后,如果离家超过一定范围,装置将主动给老人的子女发送短信提醒。一旦发现老人走失,子女可以靠GPS进行定位。
开通免费呼叫系统
天津开通了免费呼叫系统。老人或家属填写登记表后,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把老人的详细资料输入到网络系统,由承办单位发给老人一个爱心救助牌,牌上写着救助电话及老人的编码。老人或热心群众只要拨打电话报出编码后,就会获得相关信息。
引入“关爱通”监护系统
南京警方引入了“关爱通”监护系统,可以随时定位走失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这些人,其中老人使用的“关爱通”监护系统价格在元左右。
家人平时要保存老人高清近照
老人走失,急坏的是家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和应对走失。
“在老人身上制作信息卡,像名片一样,留有家庭住址、儿女的电话即可,或者在老人经常穿的外衣上缝制信息卡。”刘胜华警长说:“信息卡可以制作成防水的那种,挂在家门钥匙或者老人习惯性携带的物品上,这样可以客观帮助老人携带信息卡。”
“还可以给老人配备手机,简单小款即可,易于携带,里面要保证有充足的金额。或者像是防走失手环之类的产品,让老人携带出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子女要尽可能陪同老人外出,或者给老人找个伴,请个护工或保姆在身边。
家属发现老人走丢了,要第一时间报警并通过网络发布“寻人启事”。现实中,不少走失老人是通过网友们的助力顺利回家。同时,家人在平时要保存老人的高清近照。万一走失,可以用来发布寻人启事或提供给警方。如果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最好让他们出门随身携带药品。
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师孙蕾认为,不要因为害怕走失,就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如果他们想出门就陪着他一起走走。想要防止老人走失,家庭成员要更多地去关爱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生活。
为您
推荐
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这些表现都能提前发现,千万别大意!
手部的7个小动作,就可以测准90%的大脑老化程度!你也快来试一试~
名中医告诉您:这样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才有效!
文章来源:央广新闻、北京晚报
编辑:邓舒方(实习)//责编:夏恩博//监制:汪群均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