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壳寡糖简介
由甲壳素到壳寡糖的历程
近十几年来,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甲壳素(chitin)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甲壳素能激活胰岛细胞功能和促进细胞受体吸收更多葡萄糖,具有降血糖,改善糖耐量的作用。甲壳素脱乙酰基后制得壳聚糖(chitosan)。壳聚糖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优越的功能活性,有许多用途和潜在应用价值,但甲壳素和壳聚糖都不溶于水,大大限制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各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分子量小于Da的低聚壳聚糖具有许多良好的生理活性,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是一种小分子,溶于水,可被机体吸收利用。
壳寡糖的生理作用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又称甲壳低聚糖,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的碱性多糖。研究发现,壳寡糖的--些生理活性或功能性质更为显著,是一类由壳聚糖脱乙酞基后形成的低聚合度的水溶性碱性氨基多糖,结构如图所示。壳寡糖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水溶性好,易被人体吸收,无毒副作用。一系列研究发现壳寡糖具有防治病原生物感染,、治疗关节炎、降血糖,、对抗高血压,、抗肿瘤、调血脂、调节免疫及活化肠道双歧杆菌、抗氧化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保健食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02
阿尔茨海默病简介
概述
●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
●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
●无法治愈,综合治疗可减轻病情、延缓发展
疾病定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发展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为记忆能力不断减退、认知能力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衰退,同时伴有各种精神疾病症状和行为障碍。AD有3个典型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细胞大量凋亡,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tangles,NFTs)以及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AD研究发现,壳寡糖对神经细胞、Tau蛋白、β-分泌酶(β-secretase)、活性氧、二价铜离子、乙酰胆碱酯酶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病因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是由特定的基因变化弓
起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目前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一改变,包括-淀粉样蛋白瀑布学说、
tau蛋白学说、神经血管假说等。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或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导致了记忆、语言、计算、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
03
壳寡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的关系
阿尔海默茨病自年首次提出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