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稿人语戴维
脚踏实地的胜利
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对个人尚且如此,对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全部脱贫就更任重道远。年,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这场全民攻坚战中,金垭村提供了一个可供剖析的案例。
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扶贫书记张泽和一上任就点出了贫困的根源:要么因病因残,要么缺技术、少门路、无劳力,要么好吃懒做,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扶贫需要一点理想主义,但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幻,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的精准扶贫。撂荒很久的土地,变成了金疙瘩;贫困农民自力更生,不再“等靠要”。这些变化,都是理想的光辉照耀下,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寻找时代的红色榜样
风雨扶贫路
口述张泽和整理张枥
我叫张泽和,是四川省南部县老干局的一名退休干部。7年前,我做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年,县上发文要求各单位选派一名优秀中青年干部,下派到帮扶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8月,局里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商讨这个事情。
这个第一书记有几条硬杠杠:首先是正式党员;其次要身体健康,善于做群众工作;还要吃住都在村上,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我们局符合条件的不足3人。之前上报的人选因事务繁忙脱不开身,只得另外选人。
领导征求意见时,我第一个发言:“我顶替许主任下乡!”话音刚落,所有人齐刷刷看向我。毕竟,我已退居二线,下乡扶贫,图什么呢?
我看出大家的疑惑,解释说,我熟悉农村生活,能胜任这个职位,虽然顶替许主任,但名义上他依然是第一书记。
接着,我讲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缘由。
一年下来,店垭乡六畜兴旺,而我家的困境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有一次妻子不慎滑入3米多深的水中,差点命丧黄泉
年,县上抽调一批科技骨干下到乡镇任副乡长。我毕业于兽医学院,是理想人选。
当时,妻子在农村一个人种四个人的庄稼。还要带两个幼小的孩子,生活上困难重重。但组织上决定了的事,我无条件服从。
我下派的店垭乡位置偏远,山势险峻,土地贫瘠,早上坐客车从县城出发,下午两三点钟才到。
上任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摸清乡情。川北农村几乎家家饲养猪牛羊鸡鸭鹅,还栽桑养蚕,种棉花和蘑菇。但由于技术指导不到位,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普遍不高,畜禽死亡率居高不下。
针对这个情况,我每天早晚利用乡、村广播做农业科普,白天逐村走访,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一年下来,店垭乡六畜兴旺。但我家的困境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特别是有一次,整日操劳的妻子在水池边洗咸菜缸时不慎滑入3米多深的水中,要不是乡邻及时施救,恐怕已命丧黄泉。
想想妻子为我付出那么多,而我却不能为她分忧,我心里不好受,考虑再三,我给县委领导写信,不久,领导将我调到邻近的柳驿乡,每天忙完工作我就骑上自行车回家,帮助妻子分担家务。
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家的困难也一点点解决。年,因为科技扶贫成效显著,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与我上世纪80年代下乡扶贫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那个年代,打工潮还没兴起,农民把土地看得十分金贵,见缝插针地种庄稼,根本没有撂荒这回事
我说出那段故事后,领导同意了我的请求,但妻子坚决反对。
“你都快退休的人了,还逞什么强?母亲重病在床,我们每月还要轮流服侍。你自己也有病,还要接送孙子,哪里有精力下乡扶贫?”
妻子的话句句在理。岳母79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妻子兄妹几人每月下乡轮流服侍。
我本人七年前查出脑血管硬化,如果休息不好,第二天就会头痛,痛起来特别想吐,根本无法工作。
但主动提出来的事情怎么能反悔呢?我对妻子说,我想退休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反正我已经在会上表态了,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克服。
看到我这么顽固不化,妻子还能说什么呢?
我要去帮扶的楠木镇金垭村是革命老区的重点贫困村,离县城30多公里。我第一次坐客车去,山路弯弯,颠来簸去,我下车呆坐半个小时才缓过神来。
上任第一天,我请村支书马福平陪我四处转转。站在走马山上,眼前的村子人烟稀少,田野里本应是绿油油的庄稼,但我看到的却是成片的野花野草。
马福平告诉我,全村人,留守在家的不足一半,其中老弱病残约人,建档贫困人口98人;全村耕地面积亩,撂荒地余亩。
这与我上世纪80年代下乡扶贫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那个年代,打工潮还没兴起,农民把土地看得十分金贵,见缝插针地种庄稼,根本没有撂荒这回事。
当晚,我怎么也睡不着,一个个问号在脑海里翻腾:扶什么?怎么扶?我越想越心急,越觉得肩上担子重。第二天一早,妻子打“昨晚蚊子喂饱没?乡下住起来是不是很安逸?这下该不会头晕了吧?”
妻子表面上在说风凉话,实际上是关心我,我安慰她:“我是农村长大的,啥苦都吃过,一切还好。”
我和大伙儿说:“贫困的根源是什么?要么因病因残,要么缺技术、少门路、无劳力,要么好吃懒做,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其实,我哪里还好啊,头痛得像要裂开似的,天地转得像走马灯,接电话时,我是闭着眼、咬着牙、靠着墙、握着门把手,跟妻子交流。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采取干敷或湿敷的办法。干敷是我收集的一个秘方,用存放三四年、已被虫蛀空的胡豆放在锅里炒到冒青烟,再用布袋子装进去,放在头上熨烫。湿敷是把开水浇在叠成方块的毛巾上,再将毛巾敷在头部。
还来不及准备这些家伙,我就遇上了“老毛病”。我拿起地上一个啤酒瓶,用厚厚的瓶底使劲敲打头部,几分钟后症状总算缓解。
吃过早饭,我立即去买挎包与常用药,然后坐上村支书马福平的私家车去村上召开干部群众代表大会。
我这人有个特点,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开会也一样,有事说事,不绕圈子。
会上,我直奔主题:“作为第一书记,我将在镇党委领导下,带领大家重点做好几件事:第一、把撂荒土地利用起来;第二、发展一项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第三、改善居住环境,完善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第四、带领贫困户全部脱贫;第五、力所能及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今天这个会,我想听听大家对扶贫工作的看法,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的看法。”
村干部与22名党员、10名群众代表以及部分威望较高的村民争着发言。村民小组长马雄才说,如今种庄稼成本核算下来,一年所得还不如打工一个月挣的多。种庄稼需要管护,抢种抢收还要看老天脸色,土地撂荒与这有很大关系。
村民马应全说,村里发展过蚕桑、生猪、水果等产业,开始还能挣钱,后来大家一拥而上就挣不了几个钱了。丘陵地区搞什么产业都不好挣钱,没法跟发达地区比。
还有一些人建议,干脆像过去那样,把扶贫款、物直接分发给贫困户算了。
我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思考。我和大伙儿说:“贫困的根源是什么?要么因病因残,要么缺技术、少门路、无劳力,要么好吃懒做,过去给钱给物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的想法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的‘四小工程’,另一条腿是引进业主,把土地流转出去,将撂荒地变成聚宝盆。”
我的话讲完,掌声四起,大家满含期待地看向我。
楠木镇党委、政府组织在成都打拼的乡贤搞了一个联谊会,会长是马东然。我们去找马东然,希望他回乡投资。但他顾虑重重
不久,楠木镇党委、政府组织在成都打拼的乡贤搞了一个联谊会,号召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联谊会的会长马东然是金垭村人,能说会道,富硒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我查阅资料,觉得金垭村适合发展富硒水稻、黄豆、花生。但村支书马福平、村主任马坤然都不太看好,担心费力费神还引来村民的猜忌。我给他们一步步分析市场前景,分析当前形势,他们决定试一试。
我们一起去找马东然,希望他回乡投资。但马东然顾虑重重,之前他回乡创业过,收效不大。另一方面,他担心富硒产业不被村民接受,土地流转会受阻。再者,垫资太多,他也怕回收困难。
我一语打消马东然的顾虑:“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和村干部召开群众大会,商量土地流转的事。没想到会场变成了“考场”,村民们一个个出题考问我。
村民马卯才说,过去老板流转过他家的土地,种了一段时间就溜了,害他没拿到租金。
村民易群芳说,土地连片开发,打破了每家每户的边界,今后不搞富硒产业了,怎么恢复?
我一一作答:第一、每家每户建立土地档案,确保今后能全部返回;第二、苗木赔偿由业主负责,村干部监督,当场估价、结算;第三,流转资金标准由业主和村民议定,每年兑现一次,绝不拖欠。
这三条约定,我都以党性担保,村民不再质疑。为了增强信心,我们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绵阳、德阳等地考察富硒产业。我印象最深的是邛崃市向阳村,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富硒柚,市场上卖60元一只。大家算了一笔账,按一棵树挂果40至50个计算,仅一棵树年收入就可达至0元。
撂荒很久的土地,一下变成了金疙瘩,本来值不了几个钱的苗木也突然身价倍增。一些人提出,不答应他们的租金标准就不让动土
富硒产业确实有钱途,村民们信心倍增。然而挖掘机开进村子后,阻力一个接着一个。撂荒很久的土地,一下变成了金疙瘩,本来值不了几个钱的苗木也突然身价倍增。一些人提出,不答应他们的租金标准就不让动土。
我不得不开坝坝会(一张桌子,几张板凳,拉家常、摆笑话,“坝坝会”是四川农村基层民主的一种新形式)、感恩会,讲政策,说道理。我分享了我本人的脱贫故事。
我母亲很早去世。继母来我家。因为生活清苦,不到一年便离家出走。我那时读初中,是班长,老师知晓情况后,组织同学捐款捐物,让我家渡过难关。上高中后,我担任学习委员,学校有助学金,每月补助我10来斤粮食,
年11月,国家恢复高考。考试前10天,我父亲因病去世,我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他安葬。我和弟弟那时年龄不大,心里十分害怕,根本没心思备考。按照长辈的指点,我剃光头发为父亲“留百期”守孝,然后戴着帽子、流着眼泪参加完高考,结果名落孙山。
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压在我肩上,放牛、割草、煮饭、推米、磨面,耕田犁地等农村的活我样样都得会,吃尽了苦头。好在,两个成家的姐姐以及左邻右舍伸出了援助之手。
年7月,我再次参加高考,分数远远超过了录取线。我去外地上学后,村里想办法解决了我弟弟的生活问题。
我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在伏虎镇茧站上班,工资大部分资助我弟弟和我上学。
苦难的日子一去不返,在摆脱困境的路上,我得到了各方帮助,正是感恩于这种无私的关怀,我才主动请求下乡扶贫。
水田种富硒水稻,旱地种富硒香柚,套作富硒花生、大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村民当年拿土地流转金
我讲得声情并茂,大家听得泪眼婆娑。会后,我挎着背包走进摇摆不定的农家,拉家常,做思想工作,戒掉多年的烟又抽起来了,吃药的次数也比过去多了很多。
土地流转后,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金垭村的颜值大大提升。然而,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让业主大伤脑筋。我作过承诺,业主的事就是我的事,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我到县政府争取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来投资。
双管齐下,问题迎刃而解。水田种富硒水稻,旱地种富硒香柚,套作富硒花生、大豆。除香柚外,其余产业均是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村民当年拿土地流转金,部分村民以流转金入股富硒产业,每年保底收入元,留守在家的村民进富硒产业园务工,每天可挣元工资。
富硒产业成了全村人脱贫路上的共同事业。
老李平时游手好闲。我们送去的4头小猪、只小鸡,全被他便宜卖掉。我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踢他两脚
当时县上倡导因地制宜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的“四小工程”,并下拨了产业发展资金。
我们根据金垭村的种养习惯,购回小鸡、小猪和山羊,然后按照贫困家庭的特点一一送上门去。不久,我和村干部逐户察看养殖情况,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贫困户老马一家4口,儿子去世,媳妇在外务工,两个孙子在家上学,经济状况很不理想。按理说送去的只小鸡养大的话,至少可以赚两三千元,然而她没当回事,更不懂养护,小鸡死的死,病的病,送的送,我们连根鸡毛都没看到。
残疾人老李,平时游手好闲。我们送去的4头小猪、只小鸡,全被他便宜卖掉。我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踢他两脚。
尽管此类贫困家庭属于个别现象,但如果不加引导,会形成代际传递,而且还容易“交叉感染”,扶贫成效可想而知。我分析情况后,再次讲起了大喇叭,同时联系镇兽医站的同志定期进村打预防针。
我吃住都在村上,每天晚饭后,就去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给他们讲周边乡镇的贫困户如何自力更生脱贫的故事。为了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我带领贫困户和部分村民到县内的八尔湖镇、碑院镇等乡镇参观学习,听取那里的脱贫摘帽户姚素琼、张定科讲述他们的经历。
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终于被激发出来,“四小工程”遍地开花。我们给4组的贫困户马青然送去3只母羊,他自己花钱买回一只公羊配种繁殖,羊群规模达到19只。他还在房前屋后种上李树,小庭院经营得很火爆,每年李子收入过万元。
1组的马清然(与马青然名字几乎一样)最初反对小养殖,后来搞出了经验,他家每年可养三头牛、八头猪、六十只鸡鸭,收入是过去的几倍。
统计下来,全村11户贫困户发展小养殖,20户贫困户发展小庭院经济,都快速摆脱了困境。
下派五年期间,我和村支书、村主任结下了兄弟情、战友情甚至是生死情
一年后,我这个代理书记转正成真正的第一书记。
当书记,我最怕的是电脑操作。我不会打字,更不会设计表格,我让女儿电话里教我怎么输入,怎么保存,然后活学活用,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一次,我赶写汇报材料,碰巧停电,结果忘了保存,功夫白费。事后,好在村上的年轻干部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
最让我感动的是村支书马福平,我自己没车,也不会开车,外出办事他就开着私家车送我,哪怕前一秒我们还在为工作上的事争论,但是下一秒他绝对关心我是否带上挎包,是否装上治疗头痛头晕的药,是否带上那个敲打头部的厚底瓶子,因为他知道挎包是我的“急救包”、“护身符”。
我吃住在村上,马福平总是嘘寒问暖,想法让我过得舒心一点,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可以说下派五年期间,我和村支书、村主任结下了兄弟情、战友情甚至是生死情。
年5月,县上组织人员对每个贫困村的扶贫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我帮扶的金垭村综合得分位列全县第二,此后的考评中我们连续两次夺得流动红旗。
年,金垭村整村脱贫。
年10月,我从第一书记的位置上光荣退休,此后我两次被邀请回村里。前些天,我发